
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
當木賊(Muzei)在2023年公司年會的即興脫口秀表演引爆全場笑聲時,這位東北姑娘突然意識到:「原來我的痛苦能讓人快樂」。這個意外發現,讓這位矽谷程式員開啟了另一種人生。如今,她的首場個人專場「格格不入」在灣區連演兩場,門票售罄。觀眾評價其表演「犀利、真實,笑著笑著就哭了」。
與木賊合作單位Her Power Collective 負責人米莉表示,她們致力於放大女性與酷兒群體的聲音,鼓勵真誠且有力量的敘事,希望為多元身份者創造一個能被聽見、被看見、被理解的空間,讓個人的表現成為連結他人的橋樑。為此,木賊將在5月17日在辛尼維爾(Sunnyvale)的Rooster T Feathers Comedy Club加演一場,同時計劃開啟北美巡演,並嘗試播客形式。她想證明,華人演員不僅能講「移民梗」,還能討論看似「不華人」的話題。
木賊的脫口秀起點充滿戲劇性。年會上那段關於「蒙眼穿越地雷陣」的即興表演,隱喻了她作為華人女性在科技行業的生存困境。「原來把自己的故事講出來,能帶來共鳴。」此後一年半,她輾轉灣區各場地,從五分鐘段子到一個半小時專場,逐漸形成「用個人疼痛連接群體共鳴」的獨特風格。
她的創作常從自身經歷切入:一次婦科檢查的疼痛,延伸為對女性醫療困境的思考;移民家庭的代際衝突,演變成文化認同的幽默解構。「好的段子要像手術刀,先劃開自己,再讓觀眾看見裡面的共性。」
作為雙語演員,木賊的表演存在微妙差異:中文場擅長「文字遊戲與文化梗」,如用東北話解構儒家孝道;英文場則側重身份認同。「英文觀眾需要更多背景鋪墊,但真實的故事能跨越文化屏障。」
作為公開的酷兒演員,木賊拒絕被標籤束縛。「我的段子不是酷兒專場,而是透過這個視角觀察世界。」在「格格不入」中,她邀請變裝皇后同台,「幽默應該向上擊打。當我調侃醫保制度對跨性別者的不公時,台下的笑聲說明共情不需要身份一致。」
儘管專場火爆,行業現實卻殘酷。約90%的華人演員需全職工作支撐夢想。木賊用程式員思維分析段子結構,將觀眾回饋作為「笑點數據」。在她看來。寫段子和編碼時糾錯debug很像,都要不斷迭代。
木賊計劃開啟北美巡演並嘗試播客,想證明華人演員不僅能講「移民梗」,還能討論墮胎權、AI倫理。一位華裔女孩說,看完演出第一次覺得「格格不入」也可以是一種力量,正如她名字的寓意「賊也能成為正面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