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官員與俄羅斯問題專家警告,克里姆林宮正假意接受美國斡旋的和平方案,此舉旨在向美國特朗普總統示好,同時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佈下政治陷阱,削弱烏克蘭的力量。
據多名知情人士透露,美方提案包含四大爭議條款:排除烏克蘭加入北約可能性、默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非法佔領、允許俄軍保留現佔領土、不向烏提供實質安全保證。卡內基俄歐中心資深研究員塔季揚娜·斯塔諾瓦婭(Tatiana Stanovaya)分析:「這些條款對澤連斯基構成政治自殺,卻可能被俄羅斯總統普京視為過渡方案,他真正要的是烏克蘭內部政權更迭。」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道,特朗普23日在橢圓形辦公室指稱「俄方已同意協議,阻撓和談的是澤連斯基」,顯示莫斯科的懷柔策略初見成效。儘管特朗普次日譴責俄軍空襲基輔造成12死的暴行,其特使史蒂夫·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仍按計劃於週五赴莫斯科磋商。
烏克蘭總統對承認克里米亞歸屬等條款表達疑慮後,特朗普隨即指責其破壞和談。匿名美國官員直言,克里米亞條款實為「迫使澤連斯基吞下的毒丸」。與克里姆林宮關係密切的政治分析家謝爾蓋·馬爾科夫(Sergei Markov)更直言:「未來若協議破裂,特朗普必然選擇相信普京而非澤連斯基。」
日內瓦安全政策中心主任、前歐安組織秘書長托馬斯·格列明格(Thomas Greminger)指出,普京三月末提議由聯合國監管烏克蘭選舉「更稱職政府」遭特朗普怒斥,已讓莫斯科意識到策略調整的必要性。
分析認為莫斯科轉變態度與前線僵局有關:俄軍攻勢陷入停滯,西方制裁導致經濟持續失血——為抑制近10%的通脹,俄央行維持21%超高利率,近期油價下跌更削弱其戰爭融資能力。歐洲官員批評:「美國只施壓受害方而非侵略者的做法令人費解。」
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