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風雲再起 美國股市為何未見恐慌?

美國股市周四強勁上升,受大型科技股持續造好帶動,標指及納指齊創本週新高,道指亦重越四萬點整數關口。市場雖對中美貿易談判前景仍存疑慮,但投資氣氛未見受阻。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升486點,收報40,093點,升幅1.23%,為4月中以來首次收於四萬點以上;
標準普爾500指數升2.03%,報5,484點;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表現最為凌厲,全日上揚2.74%,收報17,166點。三大指數已連升三個交易日,並有望錄得本月以來第二週整體上揚。

當前市場的表現,看似與世界貿易的漩渦背道而馳,這引發了對未來前景的深刻反思。即使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僵局,股市卻未見劇烈震盪,反而在大型科技股的帶動下,繼續上漲。這背後的邏輯何在?究竟是市場對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的過度樂觀,還是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在發酵?

首先,股市的回升顯示了投資者對科技板塊的強大信心。輝達(Nvidia)、亞馬遜(Amazon)、特斯拉(Tesla)及微軟(Microsoft)等大型科技公司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使其成為投資者避風港。在這些企業的推動下,美股創下了新的高點。然而,這一現象的持久性,卻值得深思。從表面上看,這些公司的增長似乎是無可阻擋的,然而在全球貿易的脈動下,這種自信能否維持,實在難以預測。

其次,市場對中美貿易談判的期待始終未見實質進展。儘管特朗普政府試圖重啟對華貿易談判,並表示願意采取較為溫和的立場,但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卻強烈表明,目前並無進行任何貿易談判。這一立場表明,兩國間的貿易爭端仍然深不可測。市場上的「剩餘樂觀情緒」,也許正是源於特朗普政府尚未完全放棄談判的希望。畢竟,相對於進一步加徵關稅,投資者更願意相信某種形式的妥協。

然而,對於股市的這股「回升力量」,投資者的樂觀態度是否已經超出了理性範疇?貿易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而且可能加劇。中國與美國的貿易關係已經超越了簡單的經濟問題,成為兩國間更為深層的地緣政治博弈。這種不確定性未來幾個月甚至幾年中都可能給全球市場帶來極大的壓力。對於這樣的環境,是否真的可以通過一兩個月的短期調整來忽視?

更重要的是,這種市場上的強勢股市是否反映出經濟的真實情況,還是對特定領域的過度依賴?科技板塊的表現雖然強勁,但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地緣政治風險以及資金成本上升的可能性,可能會在未來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投資者對科技股的過度集中,使得股市在某些層面上變得更為脆弱。當全球經濟面臨結構性挑戰時,這樣的集中風險將可能導致更大的震蕩。

總結來說,美股目前的表現令人矚目,但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依然是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正如任何理性投資者所知,市場的樂觀情緒往往無法持久,尤其是在全球貿易格局仍充滿變數的情況下。面對未來,我們不應僅僅因為短期的回升而放鬆警惕。

-曾維燊

封面圖片:美聯社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