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獲得的行政令草案顯示,特朗普政府計劃大幅調整國務院職能,幾乎會關閉所有駐非洲國家的使領館,也會撤除負責難民、民主、人權、氣候變化等議題的辦公室,並且裁減大批外交和文職人員。外界相信,計劃將導致國會強烈反彈,也會引發連串法律挑戰。
《紐約時報》報道,相關文件目前仍處於草案階段,正在現任及前任外交官員之間流傳,外界未知內容由誰撰寫、內部討論時有何反應,以及政府最終會否落實方案,不排除總統特朗普簽署命令時,版本還會有所變化。據悉,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與高級幕僚一直致力重組國務院,但在消息曝光後,魯比奧迅速在社媒發文予以否認,斥責這些只是「假新聞」。
根據時報取得的文件,國務院計劃將外交事務分為4大板塊,分別是處理歐洲、俄羅斯、中亞事務的歐亞使團(Eurasia Corps);處理東亞和東南亞事務的印度太平洋使團(Indo-Pacific Corps);以及中東使團(Mid-East Corps)和拉丁美洲使團(Latin America Corps)。至於非洲方面,華府會以規模相對較小的特使辦公室,取代派駐各國的使領館,新設的辦公室需向白宮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匯報,而且只處理少數議題,例如協調反恐,以及天然資源的開採和貿易等等。草案建議到10月1日,撒哈拉以南(sub-Sahara)各國的使領館將列入「不必要」類別,然後就會關閉。
此外,國務院也會在海外使領館和首都華盛頓的總部大幅裁員,消息透露,相關員工會先放有薪假,然後接到解僱通知,未來國務院會增加使用人工智能,以此應付文件起草,甚至「營運規劃、「政策制定及審查」等工作。
批評陣營質疑,行政體系無論是增設、廢除某個部門,或者改變部門職能,都需經過國會立法,因此特朗普政府此舉勢必引起政治以及法律反彈。民主黨籍眾議員米克斯(Gregory Meeks)在社交網站發文,批評特朗普政府已經下定決心「徹底摧毀國務院」,摧毀美國拓展外交的能力。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