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遭施壓提交外國資助紀錄

特朗普政府進一步向哈佛大學施壓,要求對方交出過去10年所接受外國資金的詳細紀錄。 紐約時報圖片

特朗普政府進一步向哈佛大學施壓,要求交出過去10年所接受外國資金的詳細紀錄。教育部指責校方未有依法提交紀錄,解釋大額海外捐款以及校方與外國機構的聯繫。雖然哈佛否認指控,但教育部表示,政府需要杜絕外國勢力干預美國院校,向哈佛索取資料只是第一步行動。

綜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和《紐約時報》報道,教育部長麥克馬洪(Linda McMahon)18日致函哈佛大學校長加伯(Alan Garber),指責校方在2014至2019年間,提交的外國捐款紀錄「不完整和不準確」。麥克馬洪在信中並未列出哈佛違規的證據,只表示聯邦政府需要確保教育機構不受外國實體操縱,或者成為外國代理人,而且此次行動只是第一步而已。

哈佛發言人回應說,大學數十年來一直遵循法律,每年向當局提交報告,羅列每筆超過25萬元的海外捐款和合約,包括向海外機構行政人員提供的培訓課程,以及出版學術刊物等事宜。

按照法律規定,任何大學收取25萬元以上的海外捐款,均必須向政府申報。

教育部除了索要捐款紀錄外,又要求哈佛提供從2016年以來所有留學生的資料,即使開除學籍、中途退學的人也不能例外,校方同時需要提供2010年以後,所有海外訪美學者、研究員、交流生和相關學系的資料,包括當事人最後的通信地址。

哈佛的資料顯示,大學共有近7萬名舊生居於全球202個國家和地區,大學在對方畢業後曾向他們募捐。至於歷年來曾經訪問哈佛的海外學者,目前數字仍未明確。

特朗普政府為了加強對高等學府的管控,近來要求多家院校放棄多元、平等、包容(DEI)政策,加強打擊反猶太主義,以及收緊對校園示威的規限,否則會喪失聯邦撥款。其中在哈佛的例子中,白宮上月指校方縱容反猶太思潮,因此會重新審視總數90億元的撥款和合約,到了上周再要求校方推行一系列整改,包括招收學生或擢升職員時,不再考慮種族、性別等因素,遇到外國留學生違規時,也需向聯邦政府提交報告。隨後哈佛公開拒絕,並指責政府「威脅私立大學追求、創新、傳播知識的價值觀」。

哈佛校長加伯強硬回應後,本身是校友的前總統奧巴馬在社交媒體發文,形容哈佛為其他高等學府樹立了榜樣,希望教育界面對相同壓力時,能以哈佛作為楷模。而在加伯回信後不足12小時,哥倫比亞大學的代理校長希普曼(Claire Shipman)也發表聲明,表示哥大不會遵從特朗普政府的要求,不會「放棄獨立自主」。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