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謀攻」反詐騙反洗黑錢 拘503人涉款15.6億港元

今年4月7日至4月17日一連11日,警方進行一個全港性針對詐騙、網絡罪案及相關洗黑錢罪行、代號為「謀攻」的執法行動,共拘捕503人,涉款15.6億港元。今次行動是和內地反詐中心及內地公安合作交流情報的另一成功例子。

去年(2024)警方共接獲44 480 宗詐騙案,損失金額逹港幣91.5億。其中以網上騙案達27485宗,佔六成,損失49.2億元。網上騙案以為網上購物騙案佔多數(11 559宗),其次是網上投資騙案(3 930宗)、網上求職騙案(3 853宗)、釣魚騙案(2 731宗)。

警方公布有關行動細節。林思明攝
警方公布有關行動細節。林思明攝

 

警方公布有關行動細節。林思明攝
警方公布有關行動細節。林思明攝

 

警方加強防騙宣傳。
警方加強防騙宣傳。

 

行騙集團營運手法。
行騙集團營運手法。

 

防騙視伏器功能。
防騙視伏器功能。

 

行動中檢獲的證物。
行動中檢獲的證物。

 

行動中檢獲證物。
行動中檢獲證物。

 

被捕503人(18至80歲),333男170女,分別涉及「串謀詐騙」、「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及俗稱洗黑錢的罪行,其中涉及404宗騙案及科技罪案,並以電話騙案、網上購物騙案及網上求職騙案為主,涉及款項15.6億港元。

今次「謀攻」行動中,警方留意到兩個活躍於內地和香港的犯罪集團,負責清洗香港及內地騙案的所得款項。第一宗案件,香港警務處財富情報及調查科與內地公安留意到自2024年底,一個跨境犯罪集團,騙取內地居民銀行記帳卡的資料,再在香港珠寶店購買黃金金飾清洗犯罪得益。

​​​​​集團主腦從內地各省招募傀儡,然後分批帶他們經陸路口岸來港,並為他們提供賓館住宿。留港期間,集團主腦會指示他們去到不同珠寶店以電子支付方式,購買黃金金飾,金額由數萬至數十萬不等,其後他們會將黃金金飾交到其犯罪團伙處理。

騙取內地人銀行資料 4個月內240宗

警方發現集團涉及240宗分別發生於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期間的內地騙案,涉款高達1,850萬元人民幣。2025年4月8日,香港警方聯同內地公安聯手展開執法行動,公安於內地以詐騙罪拘捕了17人,包括主腦及曾經到港買金飾的傀儡,同日,香港警方亦當場拘捕了3名剛買金的傀儡,成功瓦解一個跨境犯罪集團。

香港警方拘捕了3名男子(25至48歲),在他們身上檢獲34件的黃金金飾,總值約836,000港幣。兩名被捕人各被暫控一項「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案件已於2025年4月11日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還押至7月4日再提訊。餘下被捕人已獲准保釋候查,須於5月下旬向警方報到。

另一宗案件,有鑑於內地人士來港開戶清洗黑錢趨勢上升,因此警方加強執法。同樣於去年底,香港警務處財富情報及調查科,國家反詐中心及內地公安交流情報,發現一個跨境犯罪集團會安排內地人士分批帶內地傀儡經陸路口岸到港,提供虛假文件,例如內地銀行文件,工作證明、電費單等給內地傀儡,到本地銀行開設戶口。

警方財富情報及調查科高級警司呂智豪。
警方財富情報及調查科高級警司呂智豪。

 

商業罪案調查科警司馮培基。
商業罪案調查科警司馮培基。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孫伊琪。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孫伊琪。

 

警方公布有關行動細節。
警方公布有關行動細節。

 

警方公布有關行動細節。
警方公布有關行動細節。

 

2025年4月10日至2025年4月15日期間,香港警務處財富情報及調查科與內地公安聯手展開執法行動。首先在國內搗破一個製造假文件工場,拘捕12名人士。

2025年4月15日,警方拘捕4名本地人士,分別2男2女(20至50歲),報稱職業為運輸人士,售貨員,家庭主婦等。行動中檢獲6部電話,4張銀行卡等。4名被捕人士為本地傀儡户口持有人,涉及9宗本地投資騙案,當中包括求職騙案,假冒官員及假冒客服案件,總值約港幣106萬騙款。4名人士以洗黑錢罪被捕,目前己獲准保釋候查。

犯罪團伙涉及於2023年12月至2025年4月期間發生的61宗本地騙案,涉及金額達2670萬港幣。而集團所開立的傀儡戶口用來收取騙款。

警方與銀行密切合作,透過騙案預警機制,3月起成功阻止了26名本地潛在受害者將資金轉帳至可疑的傀儡戶口,避免了進一步的金錢損失。例如警方同銀行曾經留意到有來香港留學的研究生入錢到可疑戶口,警方打電話同上門找到該名研究生,他們拒絕相信警方,經過警方告知他們是受害人之後,始恍然大悟墮入假冒官員騙案,警方同銀行亦成功攔截了30幾萬港幣。

虛構「事業美女」誘苦主上釣

在「謀攻」行動中,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調查發現,一個本地詐騙集團在荃灣一棟工業大廈內租用一個單位設立詐騙中心,並透過不同方法招攬本地年青男女加入詐騙集團及詐騙中心。詐騙集團會以不同的網上交友平台去結識境外人士。他們會以「年輕貌美」及「事業有成」的女性作為人物設定,繼而透過「話術」及「人工智能換臉技術」製作虛擬相片或影片與交友對象聯絡。經過連日的噓寒問暖及「炫富」,逐漸取得受害人信任,並發展網絡情緣,繼而進行「洗腦」。

經過連日噓寒問暖及炫富之後,集團成員以「零風險賺快錢」為招徠,誘使受害人在虛假電商平台開網店「創業」,去售賣虛假電商平台網店內的商品,包括電腦設備和電話等,以轉售賺取可觀差額。

為了增加電商平台可信性,犯罪集團會製作虛假流量及大量客戶訂單。會假扮電商平台客服,要求受害人以虛擬貨幣「充值」,用作購買並在網店轉售該平台商品,店內的商品以及訂單根本是虛構,受害人亦都不會另外取回本金,最終創業夢成空,血本無歸。

當商業罪案調查科掌握以上的情報及作出深入分析後,2025年4月10日深夜,採取搜查及拘捕行動,搗破這個位於荃灣一間工業大廈的詐騙中心。以「串謀詐騙」罪拘捕7男4女(20歲到37歲),部分人有黑社會背景。

行動中警方檢取合共價值超過二百萬元懷疑犯罪得益,包括名貴手錶及跑車。警方相信犯案集團營運一段時間,個多月之前始搬到該詐騙中心。初步估算,詐騙集團每日平均接觸大約100名潛在受害人,估計每位受害人損失約港幣五至十萬元,每星期的騙款會高達一百萬。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