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天氣︱天文台料明天開始逐漸緩解 醫生提醒心血管疾病及老少者避免外出

受沙塵氣流影響,本港空氣質素連日來持續欠佳,昨日多區錄得高濃度的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升至10+,即健康風險級別達「嚴重」水平。天文台及家庭醫生均呼籲市民要留意天氣預告,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及一老一少類別的市民,盡量減少出在戶外運動,最好留在家中。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楊國仲今早(15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過去幾天香港受到東北季風相關的沙塵天氣影響,在星期日開始能見度低呈現朦朧景象,昨日中午約11、12時能見度更下降到只有約5公里,而由昨日至今早能見度都維持在約5至6公里左右,主要是受到一些比較乾燥的東北季候風,及內陸氣流帶有沙塵天氣所影響。

楊國仲解釋,沙塵天氣即是在沙漠一些乾燥,無植被的地方,無積雪,土壤也比較鬆散,當遇到比較強風和強風導致的湍流,就會將這些比較鬆散的沙粒、沙土捲到大氣裏,令空氣變得非常混濁,能見度也大大降低,若達到嚴重的沙塵天氣情況,能見度若降到只有一千米或以下,就叫作沙塵暴。而上周五(11日)天文台已留意到在內地北部或者西北部蒙古地區,開始出現沙塵暴的天氣,主要是受到很強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將相關氣團由北向南擴散下來,速度相當快,周六已去到長江流域一帶,晚上更到達廣西,因此香港周日及昨日的能見度都受到影響。

這兩天維港灰朦朧一片。陳浩元攝
這兩天維港灰朦朧一片。陳浩元攝

 

維港灰朦朧一片。陳浩元攝
維港灰朦朧一片。陳浩元攝

 

昨日多區錄得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空氣污染指數升至10+。資料圖片
昨日多區錄得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空氣污染指數升至10+。資料圖片

 

4月13日香港時間上午8時抵達本港之氣團過去72小時的反軌跡路線圖。天文台圖片
4月13日香港時間上午8時抵達本港之氣團過去72小時的反軌跡路線圖。天文台圖片

 

林永和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呼吸道疾病的市民,以及一老一少等高危人士,最好避免在戶外。資料圖片
林永和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呼吸道疾病的市民,以及一老一少等高危人士,最好避免在戶外。資料圖片

 

林永和提醒市民外出最好戴上口罩。資料圖片
林永和提醒市民外出最好戴上口罩。資料圖片

 

4月份出現強烈東北季候風較罕見

楊國仲稱,今次在4月份出現如此強的東北季候風,是比較罕見,它向南擴展的速度也比較強,由北向南只需一天半左右時間,已到達華南的沿岸地區。沙塵天氣一般在東亞地區是在3月至5月冬末春初的時候出現,今次整個天氣狀況的過程都比較複雜,包括之前經歷冷風橫過香港,導致狂風雷暴,繼而受到一股比較強的東北季風影響,周日(13日)錄得相對濕度曾降至21%,是1984年以來4月份最低紀錄,能見度約6公里。

相關新聞:沙塵暴︱多區下午時段空氣污染指數一度爆錶 晚上情況略為好轉

他指,根據天文台最新預測,明天有機會開始轉吹偏東風,相信現時沙塵天氣情況會開始逐漸緩解,但要視乎本地風力和大氣的擴散條件,這周中後期仍可能會持續。

15年前亦曾出現沙塵天氣

楊國仲指,翻查紀錄香港對上一次受到比較明顯沙塵天氣影響是在15年前即2010年,當時不單影響香港,韓國及日本都受影響。他提醒市民要留意天文台的天氣預測,及空氣污染情況,低能度情況有機會維持至復活節假期。

相關新聞:沙塵氣流殺到 環保署料多區空污達「嚴重」水平 影響持續一兩天

家庭醫生林永和在同一節目表示,昨日所見有些原本患傷風咳等,已有好轉的病人咳多了,本身有哮喘或者慢性肺阻疾病的,昨天情況亦變差,如半夜開始咳,又或在街上覺得呼吸不順等。他指,診症時要作全面評估,包括是否與空氣質素變差有關,及有否接觸致敏原等。 

他提醒,近日空氣質素差,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呼吸道疾病,以及一老一少等高危人士,最好避免在戶外運動,最好留在家中,如外出就要戴口罩。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