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雲山居屋慈愛苑業主立案法團近日發出通告表示,發現法團一筆509萬元的半年定期存款利率僅為0.275厘,法團通告以「極不尋常」來形容,管委會追查後終發現原因,並成功追討五位數字的利息差額。
慈雲山居屋法團509萬定期被揭「極不尋常」低息 半年定期僅0.275厘 管委會公開追查結果↓↓↓↓
















有網民於「家在慈愛苑一丶二期」FB專頁發布慈愛苑業主立案團的通告,通告於本月(4月)10日發出,有第十四屆管理委員會主席的簽名確認。
通告表示,第十四屆管委會在今年3月27日召開第一次會議,發現一筆509萬元的半年定期存款,「利率僅為0.275厘,極不尋常」。
正常為3.5厘利息 管委會:損失利息超過8萬元以上
管委會經了解後,發現了原因,原來是「因續期定存文件上欠缺一位上屆管委會人士簽名,以致不能以正常的3.5厘利息續存」,通告表示:「本苑於此事損失利息超過8萬元以上」。
管委會其後與管業處交涉,敦促管業處與有關銀行聯絡追回差額,但經多次交涉仍未有進展。
屋苑代表到銀行「激烈交涉」 獲答應重新審理
本月2日,法團委員與管業處連同上屆法團主席,再到有關銀行分行,「經過激烈交涉,(銀行)經理終答應重新審理此事」。
本月7日,法團終追討成功,成功追回總共81499.39元的利息差額,而法團509萬元定期存款,亦由25年1月22日起計定存6個月,利率為3.5厘。
有街坊留言讚揚管委會:「真係做到嘢!感謝一眾管委!」
同場加映:港男銀行做定存 經理一提議險令事主蝕凸 「把人當豬宰啊?」↓↓↓↓

定存「魔鬼陷阱」明賺實蝕?銀行經理咁提議 「把人當豬宰?」:

有網民上月(2月)初到本港一間銀行,做港元定期,險墮「魔鬼陷阱」。

他在小紅書發表逾200字控訴長Po,題為:「香港銀行能不能不要把客戶當傻子」。

他批評,該銀行女客戶經理的定存提議,涉嫌「把人當豬宰」。

當日,事主要做港元定存。

女客戶經理告訴他,港元定存年利率3.9%。

事主知悉利率後,猶豫不決。

這時,女客戶經理,提出一個「更加划算」的定存方案。

她說,可幫事主將港元換成美金,改做美元定存。

女客戶經理指,該銀行當日,美金利率為4.2%。

美元定存4.2%,比港元定存3.9%,高0.3%,似更加划算,為何事主感覺被騙?

事主初時亦認為划算,他當時「一想好啊」。

但他未即時答應,要求更多資料考慮。

他要求女客戶經理「報一個BID和ASK吧」,即港元兌美元的買入價(Bid)及賣出價(Ask)。

然後,客戶經理報價:7.76(買入價)/7.86(賣出價)。

事主聽到這個匯率,馬上意識到中伏,為什麼?

他說,一般市民,對換匯價差沒概念的人,「八成信了她,還以為賺到了。」

他指,若按銀行經理提議,港元兌美元做定存,以當日匯率,即時蝕匯率差價。

他以外匯公平價為中間價計算,當時,執行美金兌換時,「先虧上0.5%」。

「那美金定存多的0.3%,還有啥意義?」

換言之,事主認為,還未做定存,已先虧蝕0.2%。

早前,已有網民遇相同情況,指在港做美元定存,蝕匯率差價。

「換回港幣居然虧了11元,感覺自己白忙活了!」

今次事件中,事主說:「我不需要換美金,我只需要存一個最實惠的方案,

而不是聽人騙我損失0.5%的點……把人當豬宰啊?」

事主批評該經理涉嫌欺騙:「明明是打工人,幹嘛那麼愛為銀行說話」。

事主最後沒有用該經理推薦的方案,「當然,可能她不是騙我,只是單純不專業。」

網民熱議事件,反應兩極。

部分人批評該銀行經理「錯了,就是故意的,把客戶當傻瓜」,「她們就是這套路!」

不過,部分網民則力撐該經理,指她沒有欺騙誤導,「別人規則就那樣,你情我願。」

有網民提醒銀行始終是商業機構,「銀行不是慈善,你覺得差可以不換不用,明碼實價,有啥好抱怨?」

有網民又指涉事銀行「利息其實在同行中算比較高的」。

有人指事主批評本港銀行將客戶當傻子太偏頗,「客戶經理一定是奔着賺你錢目的去的。」「香港銀行沒有當你是傻子,是她當你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