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流險灘迷霧 辨識趨勢很重要

美中關稅戰硝煙四起之際,中國召開了美資企業圓桌會,表示將一如既往為包括美資企業在內的在華外資企業提供保障。

分析認為,中國是藉此再度向外界展示開放姿態,吸引外資投資中國,為關稅戰下的經濟發展加籌碼。

是次會議特斯拉、GE醫療、美敦力等20餘家美資企業代表參會,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淩激主持,他表示,中國將一如既往為包括美資企業在內的在華外資企業提供保障,關稅問題的根子在美國,希望美資企業共同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外界多認為,此次會議既是對美國企業貿易訴求的回應,更是向國際合作夥伴傳遞穩預期、強信心的政策信號。

近來,中國高層頻頻對外釋放吸引外資的信號,上月底,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稱,中國將堅持推進開放合作,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幫助外資企業深度融入中國市場。

隨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了數十家外國企業的高管,這是他在17個月內第三次與跨國公司高管會面,以期吸引投資。習近平在會上敦促企業高管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並表示中國對投資者來說仍具有巨大潛力。

一直以來,投資、消費、出口被視為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三駕馬車。近年來,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房地產市場持續承壓,若外需同步萎縮將加劇經濟風險。

近幾個月來,美國總統特朗普掀起的關稅戰,極可能重創中國出口。因此,穩外資與促消費對穩定中國經濟具有關鍵作用。

過去幾年,由於中國政府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加上疫情期間實施嚴格封控以及國安法規趨緊等因素,跨國公司對華進行大規模投資愈發謹慎。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2024年中國吸引外資1160億美元,低於前年的1630億美元和2022年的峰值1890億美元。這些投資的資金大部分來自已有業務取得的利潤。也因此,中國政府從上到下,頻頻喊話,展示開放姿態,希望增強外企投資中國信心。

有評論認為,中國當局的連串招攬外資的行為,有與特朗普政府打對台的意味。在特朗普治下,美國投資環境已不太穩定,這讓資本有了重新尋找出路的衝動,而中國市場恰恰回應了外國特別是西方投資者的關切——當特朗普高舉「美國優先」的旗幟,中國就敞開懷抱歡迎各國企業;當特朗普大打關稅戰,中國就表現出竭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的態度。

從戰略競爭層面來看,特朗普推出無差別關稅,可能給了中國聯合其他國家互相打通市場的機會,特別是原來和美國經貿聯繫緊密的國家如歐洲等大幅降低關稅,盡速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去年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了更高的關稅,但中國商務部最新表示,雙方已同意重啟談判,這背後的意義頗耐人尋味。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