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緊張局勢下 談判範圍成關鍵點

美伊展開多年來最高層級的核談判,旨在解決伊朗日益升高的鈾濃縮活動所引發的國際關切。有分析認為,明確談判範圍將是處理問題的關鍵之一。

特朗普政府強調,伊朗不得擁有核武,並警告若談判失敗,伊朗將面臨「巨大危險」。而伊朗方面對談判持保留態度,並未排除提出暫時性協議的可能性,例如暫停部分鈾濃縮活動、稀釋60%濃縮鈾庫存,以及擴大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權限,作為美方解除部分經濟制裁的交換條件。

此次談判背景為局勢緊張的中東地區,以色列對伊朗支持的哈馬斯與真主黨進行軍事打擊,美國則對伊朗支持的也門胡塞武裝發動空襲,並加強在中東軍事部署。此外,伊朗的經濟困境加劇,通脹率高達30%,貨幣大幅貶值,對外資與制裁解除的需求迫切。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呼籲對伊朗採取更強硬的立場,然而,特朗普政府似乎傾向於聚焦於防止伊朗核武器化,而非全面拆除核設施。有專家指,若談判僅限於核武器問題,雙方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將提高。

國際危機組織的伊朗事務專家阿里.瓦茲表示,明確談判範圍將是「最先需要處理的也是最關鍵的問題之一」。「伊朗不希望在初期階段就設定過於廣泛的議題。但如果協議想要長期持續下去,就必須更加全面。」他補充說,伊朗為換取制裁的豁免「可能願意在某些方面減少核活動,但不會完全拆除」。

伊朗一再強調其核計劃僅用於民用目的,然而自2015年協議廢除後,其核活動顯著加劇。國際原子能機構最新報告稱,伊朗現有約274.8公斤60%濃縮鈾,引發「嚴重關切」,這一純度已接近可用於製造核武器的90%。巴黎政治學院中東問題講師比塔爾表示,談判「不會只聚焦於核計劃」,「協定還必須包括伊朗停止對其地區盟友的支援」,這是海灣地區美國盟友長期以來的要求。對伊朗而言,這甚至可能關係到政權的存亡問題。

「唯一的優先事項就是政權生存,更理想的狀況是還能獲得一些喘息空間——部分制裁得以豁免、經濟重啟,因為該政權在國內已經不太受歡迎了。」比塔爾分析稱。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