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多個航運大國週五決定,對船舶排放的溫室氣體每超過一定限額,徵收最低 100 美元的費用,這實際上是全球首次對溫室氣體排放徵稅。
這筆收入估計每年約為 100 億美元,將進入國際海事組織的淨零基金,用於投資向綠色航運轉型所需的燃料和技術。該協議設定的門檻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加嚴格,以期在2050年左右實現國際海事組織提出的全行業淨零排放的目標。
該協議將於2027年生效,美國缺席。負責監管國際航運的國際海事組織也制定了船用燃料標準,以逐步引入更清潔的燃料。
過去十年,隨著船舶規模不斷擴大、每次航行運送的貨物越來越多、燃料消耗量越來越大,航運排放量已增長至全球排放量的約 3% 。
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阿塞尼奧·多明格斯表示,面對應對氣候變遷和航運現代化的複雜挑戰,該組織達成了有意義的共識。
一些與會環保人士稱該協議是一項「歷史性決定」,但還遠遠不夠。英國氣候變遷非營利組織「綠色機會」的氣候外交高級主管艾瑪·芬頓表示,這項費用不足以推動減排,也無法籌集足夠的收入來幫助發展中國家向綠色航運轉型。
芬頓表示,這項措施實際上為船舶支付污染費用而不是脫碳費用打開了大門,因為簡單地吸收費用可能比改變燃料以減少排放更便宜。
他們表示:「國際海事組織做出了一個歷史性的決定,但最終辜負了氣候脆弱國家的期望,沒有達到氣候危機所要求的雄心以及成員國兩年前所承諾的目標。」
其他團體對該協議表示歡迎,認為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娜塔莎·斯塔馬蒂奧表示:「通過批准全球燃料標準和溫室氣體定價機制,國際海事組織在減少航運對氣候的影響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成員國現在必須逐步加強燃料標準,以更有效地激勵航運業採用零排放和近零排放燃料,並確保公平公正的能源轉型。」
前一天,代表們批准了在東北大西洋劃定排放控制區的提案。穿越該地區的船隻必須遵守更嚴格的燃料和引擎管制,以減少污染。它將覆蓋進出北大西洋港口的船隻,例如英國、格陵蘭、法國和法羅群島。清潔北極聯盟首席顧問西安·普賴爾表示,該法案將要求來自北美、亞洲和許多其他目的地的船隻減少排放。
國際海事組織下屬的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已在倫敦舉行了一周的會議,並在週五最終做出了決定。
會議期間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收費方式。超過 60 個國家參與了談判,推動對每公噸排放量徵收簡單稅款。這些國家主要是太平洋島國,它們的生存正受到氣候變遷的威脅。
其他擁有龐大海上船隊的國家——尤其是中國、巴西、沙烏地阿拉伯和南非——希望採用信貸交易模式,而不是固定徵稅。最終,兩種模式之間達成了妥協。妥協在於該措施的目標,因為該費用並不是針對所有排放所徵收的普遍費用。
巴西談判代表在協議達成的直播中沒有透露姓名,他表示,該協議並不力求完美,因為每個國家對於完美的答案都不同。但他表示,各國相互傾聽,並在極具挑戰性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制定了應對氣候變遷的框架。
美國沒有參與倫敦談判,並敦促其他國家政府反對正在考慮的減排措施。特朗普政府表示,將拒絕任何基於排放或燃料選擇而對其船舶實施經濟措施的行為,稱這將給該行業帶來負擔並推高通貨膨脹。它威脅說,如果收取任何費用,可能會採取對等措施。
消息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