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關稅戰持續升級,其中美國提高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關稅至125%。普徠仕中國新視野股票策略基金經理鄭聞立分析指出,無論稅率是50%或100%以上,均對中美貿易構成重大障礙,並預計導致雙邊貿易活動明顯萎縮;不過,他指中國對美國出口僅佔其GDP的3%至3.5%,相反房地產行業佔GDP比重超過20%,顯示美國市場對中國整體經濟直接影響相對有限。
美願承受短期陣痛以達目標
鄭聞立指出,特朗普政府致力於將鋼鐵、汽車、半導體、製藥及造船等策略性製造業帶回美國,亦願意承受短期造成經濟陣痛,以達成長期目標;同時,關稅不確定性可能導致企業和消費者短期搶購後暫停採購,而對全球供需變動敏感的商品相關企業,可能受更大衝擊。
根據鄭聞立評估,中國出口總額佔GDP約18%,其中對美直接出口佔比15%,約GDP的2.7%,若計入貿易轉向及中間產品再出口,則影響略升至3%至3.5%。此外,MSCI中國指數顯示,其對美國收入依賴度意外地低,僅約1%。雖然中國出口多由跨國公司或台灣原始設備製造商(OEM)進行,但中國企業仍可能因全球經濟疲弱而遭受間接衝擊。
中國內需疲弱趨勢或將逆轉
他認為,中國經濟未來數年呈現「內需疲弱、出口強韌」的趨勢可能逆轉,出口或將面臨強大的不利因素,反之國內經濟在重大刺激措施出台前可能已展現復甦跡象。他强調,近年中國積極去槓桿化,尤其是房地產泡沫的消退,為決策當局提供更大的靈活性,以及為國內消費及投資相關板塊創造了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