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我往 美中過招仍留後手

美國的關稅調漲近期邁入新一輪高潮。面對歐盟與中國分別將對美關稅提高至25%與84%,特朗普政府迅速反擊,將中國商品的關稅大幅調升至125%。這場貿易衝突可能逐步演變為特朗普與中國之間的對決。然而,在看似劍拔弩張的表面之下,雙方仍保留一定的談判空間,局勢並未走到完全攤牌的地步,未來走向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美東時間4月9日,全球市場緊盯白宮動向。美股當天開盤劇烈震盪,投資人情緒緊繃。歐盟與中國相繼宣布報復性加稅,讓美國同時面臨來自兩大經濟體的反擊壓力。然而,關鍵轉折出現在當天下午,特朗普總統宣布,除了對中國維持125%的加稅,其餘國家的關稅措施暫緩90天。這一舉動釋出訊號:美國有意分化中歐之間潛在聯盟,策略性集中火力應對中國,同時保留與其他貿易夥伴協商空間。

特朗普此舉,可視為其「極限施壓」策略的再現。他在《交易的藝術》中闡述的談判哲學,正是透過高壓與轉圜的交替運用,爭取最大利益。這位曾主持電視實境秀、善於製造戲劇效果的白宮主人,再次展現其擅長的出奇制勝手法。雖然行事風格常令人難以預測,但正因如此,在達成協議前,誰也無法完全看清他的底牌。

事實上,特朗普陣營內部對關稅政策亦非紋風不動。例如,以特斯拉創辦人身分身兼政府顧問的馬斯克,便主張應與歐盟追求「零關稅」的理想。而對沖基金大亨比爾.阿克曼更直言不諱指出,過度加稅恐引爆一場「經濟核戰」。摩根大通董事長傑米.戴蒙則在年度股東信中警告,關稅將推升美國物價,並增添經濟基本面的風險。而家得寶創辦人肯.蘭戈內則質疑,對越南徵收高達46%的關稅是否過重。這些聲音不僅反映出企業界的憂慮,也或許是特朗普政策微調的內在壓力來源。

另一方面,中國自2017年以來積累了與美國前兩屆政府的關稅談判經驗。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美方所謂「對等關稅」措施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此次再加徵50%關稅,是錯上加錯,凸顯美方措施的單邊霸凌本質。商務部也宣布對美國18家企業進行制裁,並表示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方最新加徵關稅措施。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8萬字的《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強調中美可以透過平等對話、互利合作解決經貿分歧,展現出一定程度上的靈活性與務實態度。

總的來看,美中貿易對抗並非零和賽局。雙方皆清楚,一旦全面衝突升級,對自身經濟與全球市場的傷害難以估量。特朗普雖以強勢出牌,但其實也未封死談判之門;而中國雖遭遇重壓,卻亦保有戰略靈活性。未來數月,雙方是否能在極限壓力下找到新的交集,將決定這場世紀對弈的走向。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