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成功研發 最微型心律調節器

西北大學研發出全世界最小的心律調節器。西北大學

西北大學工程師研發出全世界最小的心律調節器。科技網站Engadget報道,這裝置小到可以放進針筒。意味著可透過注射方式植入體內,讓患者避免手術帶來的疼痛和風險。

在體內一段時間後,它會溶解到血液中,所以是一種暫時性的解決方案。它是為需要短期心臟幫助的患者而設計,例如患有先天性缺陷的新生兒。但也適用於各種大小的心臟。

這款心律調節器依靠光來驅動,與安裝在患者胸部的無線穿戴裝置配對。當該小型裝置偵測到心律不整時,即會發出光線來啟動心律調節器。這些光脈衝可穿透患者皮膚、骨骼和肌肉。

心律調節器厚度只有一毫米,但刺激效果與全尺寸裝置同樣強大。工程師們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指裝置適用於動物和人類的心臟,其中以兒科護理為主要用例。

西北大學實驗心臟病專家Igor Efimov表示:「大約百分之一的兒童出生時患有先天性心臟缺陷,好消息是,這些孩子在手術後只需要暫時安裝心律調節器,大約七天後,大多數的心臟就會自我修復。」

這款醫療設備由生物醫學界專家羅傑斯(John Rogers)共同領導研發。他期望最終將可同時注入多個心律調節器,以實現更精密的心律同步控制。該技術將能解決心律不整問題,因為心臟的不同區域將可根據需求,以不同的節奏進行刺激。本報訊

科技-三藩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