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用綠色殯葬創歷年新高 佔整體近兩成

本港選擇「綠色殯葬」者創下歷年新高,由2014年的8.4%,增至去年的18.2%。食環署助理署長(職系管理及發展)何婉雯表示,綠色殯葬是一種更環保、更可持續的骨灰處理方式,不僅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亦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讓逝者以自然的方式回歸大地。她指,相關申請程序亦很簡單,做到環保簡約、費用相宜,亦達「去者善終,留者善別」。

曾咀紀念花園設有木雕「渡船」,船身掛有多個「思念信箱」,供市民向先人表達思念。圖為食環署高級衞生督察(行政及發展)特別職務李啟倫。劉駿軒攝
曾咀紀念花園設有木雕「渡船」,船身掛有多個「思念信箱」,供市民向先人表達思念。圖為食環署高級衞生督察(行政及發展)特別職務李啟倫。劉駿軒攝

 

亦可投箋以寄思念

本港目前有海上撒灰,及紀念花園撒灰兩種綠色殯葬模式,市民可在食環署轄下13個紀念花園向摰親道別。食環署高級衞生督察(行政及發展)特別職務李啟倫指,署方會免費提供傳統的金屬撒灰器,或一次性紙撒灰器,以便市民在紙製撒灰器上寫下對亡者的思念和祝福;另亦可自攜其他容器來撒放骨灰。李續指,在撒灰儀式後,場地亦提供澆水壺,市民可借用澆灌草地,寓意讓先人回歸自然「化作春泥」。另紀念花園也有紀念牌匾,市民可付90元行政費用,並通過食環署認可的石廠定製合規格的石碑,為先人設立牌匾。

在臨海的曾咀紀念花園,更設有木雕「渡船」,船身掛有多個「思念信箱」,供市民向先人表達思念。李啟倫指,相關信箱標誌了不同撒灰地點的地址,如塔門以東、東龍洲以東、西博寮海峽以南、紀念花園,亦可將心意信箋投遞至「永遠懷念」的彼方。而食環署人員在收集信箋後,會代為火化。另外,曾咀紀念花園亦設「頌禮室」,家屬在撒放骨灰前可免費借用進行簡單悼念儀式。

食環署免費提供一次性撒灰器,市民可寫下對亡者的思念和祝福。劉駿軒攝
食環署免費提供一次性撒灰器,市民可寫下對亡者的思念和祝福。劉駿軒攝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