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樓市續跌 田北俊再倡停推住宅地 政府有回應…

樓市前景未明朗,差估署上周數字顯示,2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跌0.87%,連跌3個月兼創逾8年半新低。雖然數字未反映2月《預算案》放寬印花稅門檻後的市況,但近月新盤貨尾頻低價開售,拖累二手樓價,樓市呈「量升價軟」走勢,而下月將有大型新盤推出,或成為本港樓市風向標。

新地西沙大型新盤料下月開價 成樓市風向標

目前一手樓供應充裕,貨尾單位逾2萬伙,市場對後市仍觀望,政府早前預計未來3至4年間合共有10.7萬個一手私宅單位。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月初發表報告,指香港樓市「供過於求」是樓價下跌原因,但港府隨即發稿表明不同意。

相關新聞:

差估署2月樓價指數按月跌0.87% 連跌3個月 創逾8年半低

差估署上周數字顯示,2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跌0.87%,連跌3個月兼創逾8年半新低。
差估署上周數字顯示,2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跌0.87%,連跌3個月兼創逾8年半新低。

 

近月個別新盤以低呎價開售。
近月個別新盤以低呎價開售。

 

 

 

 

前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近月久違露面,呼籲政府暫停出售住宅地兩年。(資料圖片)
前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近月久違露面,呼籲政府暫停出售住宅地兩年。(資料圖片)

 

前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近月久違露面,呼籲政府暫停出售住宅地兩年
前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近月久違露面,呼籲政府暫停出售住宅地兩年

 

田北俊再倡停賣地 買私宅投資兼作臨時用途

但樓市疲弱是不爭事實,發展商投地意欲減,亦令庫房收入大跌。本身是地產商的前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近月久違露面,呼籲政府暫停出售住宅地兩年,減少供應待樓價回穩,認為大地產商「表面風光,實則很痛苦」。不過發展局早前斬釘截鐵表明不會停售住宅地,認為私人住宅地有剛性需求;《預算案》亦只宣布停推商業地一年。

今年《預算案》公布將100元印花稅範圍擴大至400萬元或以下單位,刺激細價樓交投,而近期發展商新盤開價偏低,成功去貨套現,反映市場仍有一定承接力。市場亦密切關注新地西沙大型新盤下月開價,會否為樓市投下新一枚「深水炸彈」。

不過田北俊向筆者指,低價盤有人買與「樓市快見底」是兩回事,近期反應較好的新盤,很多是低於同區二手價,令二手市場持續受壓,同時強化了一手準買家觀望心態,等待發展商再開低價,令樓價續跌。他指「沽清」不代表最後賣得出,買家仍有機會因資金問題、看淡後市等原因撻訂。

田北俊重申要暫停賣地,待息口回落,才對地產商經營有顯著幫助。他又重提早前建議,認為政府若對後市有信心,「大可把部分價格相宜、三四百呎的貨尾單位買起來,既為地產商清貨尾,又可作臨時用途,例如當過渡房屋給部分輪候公屋人士先住,到公屋落成就安排他們上樓。私人單位屆時用市價,當二手樓賣出去,一樣有賺。」他形容此乃「合法造市」,又稱問過幾位地產界高層,覺得技術可行,但明白政府要考慮很多因素。

不過現實而言,政府採納機會甚微,莫說庫房缺水,政府亦無責任為發展商清貨尾,而私人市場與公屋理應分開處理,才符合政策邏輯;加上私樓一旦變成「過渡屋」,恐難保證日後能以市價賣出。

對於「合法造市」一說,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林筱魯認為,樓市是否見底見仁見智,但這「投資」是否確保有回報實屬疑問;再者政府角色從來不在「托市」,只是確保市場穩定發展,目前地產界未惡化到債務危機、倒閉潮等狀況,政府任何直接或間接注資的動作都要非常小心。

發展局回覆指,雖然未來3至4年一手住宅供應較過去處於相對高水平,政府仍需保持持續、穩定的土地供應,以滿足房屋需求,政府不會貿然停推住宅地;新財年賣地表有8幅住宅地,亦是經審慎考慮納入。財庫局亦表明,政府無計劃購入私人住宅單位作投資用途。

聶風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