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旬老婦在3年前第五波疫情間,因感不適到伊利沙伯醫院求診並留院,約1個月後轉往佛教醫院繼續接受治療,數日後因直腸出血須折返伊院,惟等候救護車將近35小時後,才獲安排轉院。死者轉院後曾出現3度心臟停頓,終因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急性發作而身亡。死因庭本周二開庭研訊,死因裁判官林希維今裁定死者「死於自然」。
候救護車35小時轉院 曾3次心臟停頓
綜合證供,死者司徒彩梨終年84歲,身患糖尿病及腎病等,在2022年2月6日感不適到伊利沙伯醫院留院約1個月,在3月2日應醫生建議轉往佛教醫院繼續接受治療。同月5日死者因直腸出血,須返回伊利沙伯醫院就醫,惟等候救護車近35小時後才能轉院。死者在3月6日到達伊利沙伯醫院後,心臟曾停頓 2分鐘。翌日(7日)再次出現兩次心臟停頓後,家屬決定放棄搶救,死者在8日凌晨正式死亡。解剖報告則顯示,死者死於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急性發作。
疫情期間救護車需求大
林官引述心臟科專家陳日新、伊利沙伯醫院醫生徐芷珩及卓華證供指,心臟病是固有的自然疾病,直腸出血並非直接導致死者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急性發作的原因,最多僅能加劇病情惡化,因此裁定死者「死於自然」。陳日新專家曾建議消防處對救護車審視運送病人的排序,林官認為當時正值第五波疫情爆發之際,社會對救護車的需求大,如今疫情已過,救護車能在15分鐘内到達醫院,以接載病人。因此林官認為暫無須對救護車運送病人的次序進行探討,故沒有其他建議,另向家屬作深切慰問。
家屬指救護車無理拖延35小時「離譜」
死者的兩名兒子今有到庭聽取裁決,在庭外被問及對裁決結果感受時回應「始終都難過」,明白當時正值疫情,惟認為救護車無理由拖至35小時之久才到達,直言「咁離譜」。
九龍中醫院聯網回覆本報指,會尊重死因裁判法庭的裁決,同時對病人離世感到難過,並再次向病人家屬致以最深切慰問,以及會向家屬提供所需的協助。
本案由死因裁判官林希維審理,不設陪審團,家屬列席聆訊;案件有利害關係方為醫管局,由大律師馮國礎代表;死因研訊主任為陳富傑。
案件編號:CCDI-123/2023(SH)
法庭記者:黃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