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環保協會上月底舉行香港可持續航空燃油聯盟年會2025,並邀請能源、航空、銀行等業界參與,探討如何推動香港發展可持續航空燃油,政商界整體對可持續燃料持正面態度,大眾取態則有待觀察。商界環保協會行政總裁吳家穎表示,短期內不太可能下調SAF成本,但政府已有更清晰的政策方向,相信未來幾年參與公司愈來愈多,並建議SAF供應以入口主導。
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航空業在2023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2%至3%。另外,港府早年已公布目標2050年前邁向碳中和,而去年施政報告提及設立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用量目標,務求推動航空業使用更多潔淨燃料。
擴大應用宜入口為主
吳家穎指出,本港在燃油產業主要扮演用家角色,而非生產者,因此他認為若本港要擴大對SAF航空燃料的應用,應以入口為主,不建議聚焦自主生產。對於在香港機場起飛的客機,SAF在初期的使用率可訂為1%至2%,較為務實之餘,亦可盡量避免引起外界的負面反應。
他又表示,運輸可持續燃油本身都會產生碳排放,相信內地鄰近本港,是比較吸引的供應地,若要更有效下調SAF的成本,就需要大幅擴大SAF的使用率。本港亦需要繼續發展燃料混合基建,有助航空公司壓低成本,最終令市民及企業受惠,提供更大誘因選用SAF。
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表示,當局致力加快SAF發展,回應航空業界對SAF日益增長的需求,強調政府會繼續與業界合作,讓本港在可持續航空方面保持領先地位,同時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
價錢需乘客可以負擔
企業取態方面,國泰(293)先前已承諾於2030年前,把SAF類別的燃油使用量提升至10%,以實現2050年前達致淨零碳排放目標。國泰可持續發展總經理張承恩表示,雖然SAF在初期的使用率不會特別高,而且作為商業機構亦要顧及客戶取態,認為因使用SAF而附加的價錢,至少是乘客合理負擔的水平,但相信到2030年的SAF燃料供應量將會較現時高。她又期望在財政狀況許可下,財政預算案可就運用SAF燃料考慮推出初期補貼。
她又指,本港航空燃油供求及定價,均按照自由開放的市場機制,而外國不少的機場供油設施是由幾家油商持有,其他燃油商未必能夠隨時加入當地市場,因此原有的供應商調整價格的誘因不大。她認為,本港除了享有市場機制的優勢外,亦需要引入更多SAF相關的燃料混合基建,促進航空公司及燃料供應商的SAF交易。
大眾接受程度需時觀察
另一方面,香港可持續航空燃油聯盟去年發表《香港可持續航空燃油策略政策白皮書》,曾建議就SAF的使用進行徵費。商界環保協會政策及研究主管劉敏智表示,由於SAF相關徵費涉及全民參與,需要時間調研大眾的接受程度,尤其是大眾對於要額外支付更多費用來乘坐SAF燃油航班的意願,亦要考慮企業購買的誘因。政策支持方面,他認為雖然政府有自身財政考慮,但仍可留意會否有專項基金支持。
他又指,雖然SAF早期技術源自美國,但近年在中國及東南亞相關政策帶動下,預期會推動區內SAF產量。美國最新政治環境不排除會影響SAF價格,相信近距離區域採購是最快為本港引入SAF的方法。
事實上,國際民航組織(ICAO)亦認為,SAF航空燃料是達致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的主要工具,並有望減低逾80%的生命週期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