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1月香港PMI報51 去年10月後最低 受累外部需求疲弱

標普全球公布,1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為51,連續4個月高於50持平線,顯示整體營商環保略為好轉,惟較上月51.1略低,亦是去年10月以來最低。

憂經濟前景及關稅影響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總監Tim Moore表示,外部需求疲弱是限制1月增長表現的最大因素,出口銷售減至去年10月以來最急。不過,經營活動和新訂單同時增長,促使企業增聘僱員,擺脫先前1月精簡人手的景況。

他續指,市場憂慮近期全球經濟前景,尤其是潛在美國關稅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故客戶的消費意願隨之下降。雖然新接訂單持續增多,但對於來年的經營前景,香港企業維持看淡,悲觀展望與許多不利因素有關,當中包括競爭壓力、利潤空間備受擠壓,以及全球經濟不明朗加劇等。

內地訂單減至近3年最低

報告提及,私營企業持續第4個月擴張經營活動,但增幅回落至目前增產期內最小。綜觀不同行業,1月以批發及零售業的表現最為突出,製造業和建造業卻大幅減產,煞慢了整體增長步伐。另外,企業1月新接訂單量稍多於上月,但增幅比去年10月的18個月高位明顯收窄。從對外貿易看,來自內地的訂單縮減至2022年5月以來最低,出口銷售亦已連跌3月,減幅為去年10月以來最大。

整體採購量增幅放緩

最新數據亦顯示,整體採購量溫和增加,但增幅放緩至去年10月以來最小,而採購庫存水平更是5個月以來首次下降,反映企業以更審慎態度部署庫存。至於供應商的供貨表現,則連續6個月倒退,業者指供應商因船期延誤、備用產能不足而拖延交付期。不過,私營企業面對供應商交貨延宕的挑戰,仍有能力處理未完成工作,因此積壓訂單自去年11月以來首次減少。

私營企業增聘員工

數據又反映,香港私營企業增聘員工,扭轉上月精簡人手的情况,也是9個月以來,第二次出現就業增長,增幅主要由服務業與批發及零售業帶動。至於企業採購投入品的力道在1月減弱。投入成本通脹升至3個月最高,反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而支付員工的薪酬成本,卻自2022年4月以來首次降低,惟跌幅不大。此外,企業為提振需求,因此再度減價銷售。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