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話人類 何日能和平大同

農曆正月初七「人日」是中國傳統節日,象徵人類的誕生與尊重生命。過去人們常以萬物之靈自居,但是在新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日新月異之後,不斷取代許多工作,人類何去何從更受人重視,此時紀念人日更有其時代意義。

人日的流傳已長達兩千多年,廣泛的在華人社會受到重視。在這一天紀念人日,提醒我們珍視傳統文化與生命的意義。華人社會中也流傳許多習俗,人日當天會吃的有七菜羹或七菜粥、及第粥、麵條、麵線、盒子菜等,粵港人喜愛吃及第粥,更象徵更新與祝福新年吉祥,增添生活儀式感。此外,人日也有一些傳統禁忌,例如禁止宰殺當天占候所主之物;以及不會對小孩進行管教和對囚犯用刑,顯示出對人的尊重。人日影響不只在中國大陸,更擴及東亞及東南亞,它在越南稱為開賀節,朝鮮傳統把人日視為開市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人則以「七彩魚生」代替七菜羹。彰顯傳統儒家文化,重視人倫與群己關係,人日提倡家庭與社區的聯繫,影響力與日俱增,這在現代社會中更有助於彌補人際疏離。各文化雖以不同方式慶祝,卻都代表了對「萬物之靈」的重視。

現代社會紀念人日更形重要,因為它強調尊重人性、團結與多樣性。西方社會工業革命之後,資本主義更在日復一日的競爭之中,人日所強調的「以人為本」的價值,在當今全球化和快節奏的生活中尤為珍貴。一旦個人價值往往被外在成就所定義,可能忽略了「人」本身的尊嚴與幸福。

過去幾十年來,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使得許多傳統上由人類完成的工作被機器取代,甚至開始挑戰對「人類獨特性」的認知。數年前席捲全球的人工知能生成式AI,到機器學習與自動化系統,更多人的職位被機器及人工智能取代。許多人因而憂慮工作崗位不斷被取代,甚至思索人類未來的命運如何。

人日提醒我們,不論科技如何發展,「人」的價值不應僅以生產力或經濟貢獻來衡量,而應關注人類的創造力、同理心、道德選擇與生命意義。在越來越講究大數據與演算法的今日,紀念人日,是種強調人文價值、避免人類被技術過度操縱的方式。

據說古希臘的著名的智蘇格拉底遙望蒼茫海天,提出了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xf9堥荂H我要到哪\xf9堨h?成為哲學的終極命題。近來還有心理學者進一步提出:人的一生要如何活得更有意義? 雖說是形而上的思考,但卻是數千年來思索的課題,相信也是人日值得更加提倡的原因。

紀念人日,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與地球共存,如何在科技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如何讓人類文明能夠持續繁榮,而不毀滅自己的家園。紀念人日不僅是文化傳統的保留,更是對人類自身的一種重要提醒。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