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港男在尖沙咀一間居酒屋,以$1888訂了一盆盆菜,年初三送到,誰料開始煲已聞到燶味,事主將食材全部取出,發現底部暗藏托格,托格及盆底均已焦燶,他向店方投訴,對方竟態度無禮,「佢話我哋自己煲燶嘢關佢哋Q事?」「年初八先至啟市,做咩阻住佢放假?」
事主在「香港盆菜關注組」FB專頁發帖,詳細申訴新春買盆菜的嚴重中伏經歷,與及被店家不禮貌對待的情況,如下:
尖沙咀居酒屋疑賣$1888「燶底」盆菜 被投訴斥苦主:「仲咩阻住我放假?」↓↓↓↓
事主表示, 因為「某個媽媽KOL」的介紹,他今年向尖沙咀一間居酒屋訂了一盆盆菜,價格$1888。年初三滿懷期待,「點知嚟到,已經冇畀個和牛,點知開始煲盆嘢無耐,已經聞到燶味。」
他們將全部盆內食材拿起後,發現「奇怪個底已經有個格」,事主拍下照片看到,盆底及該格均有一大片黑色焦燶。事主指出:「煲嘢都未滾起就已經燶到咁黑?」懷疑居酒屋出貨時,已經有焦燶情況。
當時已晚上7時左右,他致電涉事餐廳,「完全冇交代,完全想不負責任,淨係不停話俾返個牛肉錢,話啲餸喺廚房拔出嚟,唔關佢哋事。」
同場加映:港連鎖快餐店「盆菜」廣州急凍運港?貨疊貨照片疑露玄機 網民:今日先知:↓↓↓↓
事主反駁:「但係真心個底點會咁樣燶法?我哋一路煮煲嘢都未滾,點會已經燶咗,仲要係個底同個格都有,應該係廚房冇留意黐住咗啲嘢,真係極度失望。」當晚他們只好「自己買雞湯去煲返啲有燶味嘅餸,又唔敢俾小朋友食」,非常狼狽。
他其後再向餐廳的「寫字樓職員」投訴交涉,事主指,餐廳曾指該「寫字樓職員」是負責人,但該職員卻自稱客服,亦拒絕提供姓名。他引述該「寫字樓職員」回覆的對話,非常不禮貌,首先,事主投訴盆菜燶底,「佢話我哋自己煲燶嘢關佢哋Q事?(佢個說話真係咁講)」
問到如何賠償,「佢話我哋已經食晒啲嘢點賠俾我哋?」事主引述該職員又說:「佢話佢哋年初八先至啟市,做咩阻住佢放假?」事主問該「寫字樓職員」名字,「佢話佢叫咩名關我Q事?」「然後講講吓電話cut個客嘅線,其實係咩玩法?」事主批評:「其實如果係話唔到事……如果做客服可以cut人線嘅話真係好恐怖,真心今時今日香港做生意環境已經咁困難?真係要咁樣咩?」
無和牛 店家允賠$359
事主其後又發現,該居酒屋同一款盆菜在一個網上平台只標價$1399,但卻收他$1888,由於食材沒有原先承諾的和牛,該店允賠$359,「咁其實都收多人客$130。」他批評該店的銷售手法,呼籲網民小心不要中伏。
帖文引發熱烈迴響,有網民指出,事主在居酒屋買盆菜已經愚蠢,「居酒屋買中國傳統盆菜……會唔會本身就係一個錯,即係好似去齋舖,要食日本和牛咁。」事主亦留言認同:「你啱」「講得好啱」。事主當日因聽信網紅推介光顧該居酒屋盆菜,結果中伏,有網民表示:「KOL啲野都好信,佢哋九成都係收錢賣廣告。」
網民:居酒屋買盆菜……會唔會本身就係一個錯
有網民批評該居酒屋「係衰格在冇品」「燶唔燶真係死無對證」,懷疑事主是自己煲燶,非關店家事,「因為佢啲嘢食係煮熟晒先放落去」,但事主回應表示:「但係未滾已經煲燶?」有網民亦撐事主:「(餐廳)有機會出貨先翻熱過嚟。」
部分網民指光顧該居酒屋亦曾中伏,建議事主向消委會投訴:「呢間連堂食都伏。」「新年燶盤菜真嬲。」「嘢食唔得已經死,仲要態度都咁差。」
同場加映:大埔燒臘店疑靠「砧板擋」出蠱惑 $263燒味過年開盒中大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