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許多香港人都愛吃盆菜。惟今年春節,內地網絡卻出現一道「奇怪」菜式,引起無數網民的好奇,事後才發現菜式原來自山東。
網傳一張煲蓋被白菜(香港俗稱:黃芽白)頂起的照片﹐網民看後好奇問內裡是甚麼。未幾,即有山東網民解釋,這其實是當地名菜「酥鍋」。
見有網民不相信,山東人即時大力宣傳這道又稱「北方佛跳牆」的家鄉名菜。
除了大白菜,酥鍋還有不同材料。
酥鍋塞滿大白菜。
酥鍋煮好後再焗一晚味道更佳。
酥鍋塞滿白菜。
白菜讓煲蓋無法蓋上。
在酥鍋上加入醬汁。
整個鍋塞滿各種材料。
酥鍋是山東名菜。
底層放有藕片。
鍋內有炸馬鮫魚。
酥鍋山東淄博名菜
酥鍋是山東淄博博山名菜。當地一句俗語「 窮也酥鍋,富也酥鍋。沒有酥鍋,年沒法過。」酥鍋在冬天做最好吃,因為冬天的白菜最好,家家戶戶都會做。味道都不差,方子也千變萬化。
酥鍋的材料一般都有海帶、白菜、豆腐、馬駮魚、蓮藕、豬蹄,其餘的肉隨心意。有網民指,製作酥鍋最重要是不放一滴水。食材一層層鋪下去。一層肉,一層炸馬駮魚,一層蓮藕,一層炸豆腐,一層豬蹄,鍋夠大的再放一層牛肉,一層雞肉,一層海帶,鍋邊插上白菜幫子。
煮好後再燜一晚
另有網民提醒,鍋裡的材料要壓緊滿滿,滿到無法蓋上鍋蓋,白菜插在鍋邊,冒出鍋邊一大截。然後放上大量的醬油醋,一般要熬半天再焗一晚,讓裡面材料全部煮到軟淋。
有指,酥鍋的味道奇怪複雜,有著不同層次的魚,肉,菜,豆腐味道。
有網民憶述:「 在記憶裡酥鍋和春節緊緊捆綁在一起,臘月家家戶戶都做酥鍋,聞著那味啊都會止不住咽口水。印像最深刻的還是姥姥家那口黑色大砂鍋,裡面放了些啥食材我也不關心,只記得當那一片片大白菜起小山丘的時候,這一鍋的寶貝就算是封印了。」
「 起火,看著白菜在氤氳裡漸漸收斂起一身的支棱,蓋子就可以扣上了。經過漫長的等待(很多人家要慢燉一夜)這美味才算是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