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全球大布局 調和眾生滋味

中國人擅長烹飪,中國菜好吃,這是全球公認的事實。中國的麻辣燙近期在日本爆火,俘獲了不少當地食客的胃。其實不止麻辣燙,其他一些地道的中餐品類如牛肉麵、火鍋等在世界上都日漸流行。隨著中國國內餐飲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出海」已經成為很多餐飲品牌的「必選項」,且「出海」形式也正在從出口轉向全球生產。

中國餐飲「出海」品牌數已超百個,覆蓋火鍋、中式正餐、茶飲、咖飲、小吃快餐等多個賽道,品牌門店遍布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海外中餐門店已經發展到近70萬家,市場規模近3萬億元人民幣。中餐出海,在經年累月漂洋過海間,在與不同文化的碰撞交錯中,奇妙的味蕾反應仍在繼續。

有飲食學者指出,中國餐飲「出海」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當時,廣東、福建等地到海外謀生的移民,在務工的同時把中餐帶到海外,那時的中餐館多以夫妻小店為主。迄今,仍有部分移民的後輩依然在經營著中餐廳。20世紀90年代,隨著地球村日益融合,也有部分中國國營餐飲品牌開始探索海外市場,因缺乏對當地市場的瞭解、缺少國際化的專業人才,這些品牌「出海」多以失敗告終。

當前,因應海外華人華僑、留學生創業需求,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主動「出海」,甚至將「出海」作為國際化發展戰略,開放全球加盟、合夥人計劃,主動去海外尋找合作夥伴。此外,供應鏈端諸如食材供應企業、調味料企業、預製菜企業、冷鏈物流企業、外賣平台等也在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助力中餐餐飲品牌在海外發展。

行家認為,從細分品類來看,目前火鍋、飲品、麻辣燙及冒菜等賽道有較多的品牌在海外已具備一定規模,逐漸站穩腳跟。這些品類基本滿足三個要素——首先是標準化程度較高,易於連鎖化發展;其次是在海外市場出現的時間較長,市場教育難度較低;再次是具有中式文化元素特徵。

統計數據顯示,東南亞、北美地區開拓相對較容易,歐洲及中東市場亦有發展潛力。大部分品牌在「出海」首站上選擇華人較多的東南亞和北美地區。「出海」首站選擇東南亞地區的品牌占比為34.8%,選擇北美地區的品牌占比為29.5%。其中,中餐在美國市場潛力較大,約1/3的美國人每月至少吃一次中餐,而在印度尼西亞,人口結構頗為年輕,餐飲市場發展潛力較大。在馬來西亞,中餐大概從2004年開始發展,現在已經有1.2萬多家中餐廳。統計表明,馬來西亞的中華餐飲銷售額,預計從2024年的131.7億美元增長到2029年的268.7億美元,每一年大概有12.8%的增長。

出海,無疑已經成為當下許多中國餐企發展的關鍵詞。預計到2026年,海外中式餐飲市場規模有望達409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9.4%。但出海大浪潮下,諸多餐飲品牌還在不斷摸索。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