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總會館新聞發佈力捍出生公民權

中華總會館舉辦新聞發布會:聚焦三藩市華埠與出生公民權的獨特歷史聯繫。記者黃偉江攝

黃金德曾孫Norman Wong講述自己及家人的經歷。記者黃偉江攝

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華埠報道

當備受關注的美國出生公民權爭議打響後,中華總會館昨晨舉辦新聞發佈會,聚焦華埠與出生公民權的獨特歷史聯繫,特別是與總會館相關的里程碑案例。法律專家、歷史學家及社區領袖分享見解,解答問題,呼籲致函總統特朗普、國會議員和聯邦領導層,反對威脅出生公民權。

市府律師邱信福、黃金德曾孫Norman Wong、美國華人歷史學會董事李萱頤、前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憲法小組委員會總法律顧問John Trasvi\xf1a、三藩市大學法律與移民研究教授鄧新源、華人權益促進會政策主任李申申及總會館主席團主席、商董發言,商董余健全主持會議。

黃金德1873年出生於華埠沙加緬度街751號,父親黃思平(Wong Si Ping)和母親黃李(Wee Lee)擁有一家雜貨店,但無法入籍美國。

1894年黃金德引發公民權

1894年,黃金德往中國探望妻兒,返美後被拒絕入境,理由是他並非美國公民。被關押期間,中華總會館聘請了律師,案件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最終法院裁定,出生公民權適用於在美出生的所有人,包括父母是移民的兒童。由於黃金德案,移民父母的孩子能在美國成長。

肇慶總會館主席吉鴻雁表示,華人得益於出生公民權法案,他呼籲大家團結起來反對特朗普廢除該法案。

三藩市市府律師邱信福表示:「我們憶起華工為美國東西鐵路建設作出的貢獻,以及社區在抗爭中建立的地位。從《排華法案》到如今,我們始終為平等而戰。」

「在當前環境下,出生公民權成為爭議焦點。」邱信福指157年前通過的憲法第14修正案,清晰地保障所有在美出生者的公民身份。然而,特朗普政府的行政命令卻試圖終止這權利。三藩市率先行動,通過司法捍衛憲法和社區權益。他感謝聯邦法官的暫緩了該命令,但鬥爭遠未結束。

邱信福表示,若出生公民權被廢除,數百萬兒童將面臨無國籍、被邊緣化的危險,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也將受阻。這不僅違背美國價值觀,更是對後代的不公攻擊。

「我們為這國家貢獻一切,結果卻空手而歸。」黃金德曾孫Norman Wong分享他的混血拉美裔孫女在美國的經歷,「她父親出生在墨西哥,雖然他們的家人已移民美國,每當談及身份問題,他們仍會憂心。」

是與生俱來的公民身份

Norman Wong母親是日裔美國人,因為太平洋戰爭被關進集中營而失去家園和工作。「集中營裡,在鐵絲網和機槍下,母親終日惶恐不安。1942年,母親被帶到加州中部務農。」

「每當我和父親談論他早年的經歷,他都非常難過甚至泣不成聲。」Norman Wong的父親在美國中西部長大,加入了海軍陸戰隊。他指出,在父母結婚的年代,日裔和華裔沒有相處好,互相看不起對方,因為日本人輸掉了侵華戰爭。中日文化背景成為他們的心中的負擔,Norman Wong說:「父母從沒教我們中文或日文,更不了解兩國文化,我們必須塑造和改變這個國家,因為我們都是美國人。」

美國華人歷史學會董事李萱頤拿出了一個歲月留痕的獎杯,1916年,潘興將軍(John J. Pershing)從墨西哥將427名曾為他領導的墨西哥遠征做出重要貢獻的華人帶回美國。以後數年他和同事們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於在1921年推動國會通過、總統批准29號公共法(Public Law No.29,1921)使他們合法在美國居留,這是美國第一次考慮政治庇護的開始。

「這不再僅僅是一種辯護,是與生俱來的公民身份。」前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憲法小組委員會總法律顧問John Trasvi\xf1a說:「這是對整個美國憲法的防禦。總統不能單方面重寫憲法或忽視他不喜歡的部分。我們必須像當年中華總會館的先賢一樣勇敢站出來,告訴全國,總統試圖重寫憲法是違憲行為。」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