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之前宣布投資超過6億美元應對嚴重精神疾病患者成為街頭遊民的問題,15日,市長亞當斯宣布了其中兩項具體措施,包括由醫院為沒有去處卻即將出院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臨時家居環境住所,並利用這段時間幫助他們尋找住房資源。另一項是增加900個社會服務項目「安全天堂」(safe heaven)床位,這種低入住要求的臨時床位可以成為精神疾病患者出院或出獄後的過渡安排。
昨日宣布的措施之一是名為「家之橋」項目,作為紐約市首創的模式,該項目由市健康與醫院管理局(NYC Health + Hospitals)負責運營,為即將出院但無家可歸的嚴重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支持性的臨時家居環境。該計劃目標是為患者提供密集治療和全面支持,減少不必要的急診和住院次數,降低街頭遊民和庇護所依賴率,減少相關罪案。
該項目預計將於2026財年啟動,並於2027財年全面運營,初期將提供最多100個床位。患者將在這些臨時住所中停留6到12個月,期間接受現場提供的綜合行為健康治療。這些住所還將提供每日三餐、娛樂活動以及全天候的專業支持。此外,該計劃將與「健康住房」(Housing for Health)計劃合作,幫助患者從臨時住所過渡到永久支持性住房。市政府為此項目每年提供1300萬美元的基礎預算。
亞當斯同時宣布大幅增加「安全天堂」床位數量,新增加的900個床位旨在服務無家可歸者,尤其是那些對接受服務持抗拒態度或不適合入住傳統過渡性住房的人群。「安全天堂」提供低門檻的臨時住房設施,是幫助遊民走出街頭和地鐵的第一步。這些設施配備現場服務工作人員,幫助患者建立信任、穩定生活,最終過渡到永久住房。
此項措施將使「安全天堂」和穩定床位的總容量達到4900個,市政府每年為此投入1.06億美元的基礎預算。同時,針對無家可歸青少年的床位數量也增加至超過900個,並獲得每年600萬美元的基礎預算支持。亞當斯還提出一項新的3000萬美元試點計劃,目標是讓所有嬰兒出生后都有自己的家而不是住在庇護所。該計劃將幫助即將成為父母的遊民找到永久住房,預計在未來幾周內展開。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