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村(Tai Tung Village)位於唐人街核心地段,靠近夏里臣街和華盛頓街,包括多棟建築,擁有數百個住宅單位,主要為低收入家庭、長者和移民提供經濟適用房。中華公所在以前大同村停車場開發的博愛樓有望在蛇年春節前迎來首批住戶。
紐英崙中華公所多年來支持華裔移民融入當地社區,管理數個廉租住宅項目。中華公所還積極推動新的廉租房項目,為老年人和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可負擔的居住條件,並連接社區服務資源。位於夏里臣街288號大同村南邊,博愛樓完工後將有85個出租單位。
雷國輝主席介紹說,大樓入口處的「博愛樓」三字來自孫中心先生的手跡。孫中山喜歡寫的字句是《禮運大同篇》和「天下為公」、「博愛」,「奮鬥」等有革命戰鬥性等詞句。「博愛」代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的民生,體現了孫中山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革命的首要任務。
興建大同村之艱辛歷史
黃培潤先生是大同村興建過程中主要的當事人士之一,他在1981年接受本報採訪時稱:「十多年前政府建東南高速公路與北九十三,九十五號公路連接。經過波城市東華埠,將華埠乞臣街南段一邊街道的十數樓宇如黎庭掃穴地一舉拆平,連安良工商會一座完整的大樓後部亦被迫拆去一半,華人毫無還手之力,不知有多少家庭流離失所,而現在大同村地段尚一片荒蕪,有些人正意圖染指。」
當時許多熱心人士積極奔走公聽,復得當時波市參議長之助,將那些染指人士之假公濟私企匿打破,最後由中華公所取得大同村地段之地皮,決定興建一座大同村,性質是廉價屋宇,供低收入者居住,並有意安置因乞臣街樓宇被拆遷失所的華人家庭。
聯邦政府借款六百萬美元興建大同村,規定以三十年為期將租金收入分期供樓,供滿本息以後,主要業權為中華公所擁有。黃培潤並補充稱,當日建大同村的經濟原則是不拿僑社一針一線,他個人為興建大同村事亦曾先後用去一萬多元。當大同村建成後,租金比原先計劃宣布的每柏文每月要多交二元多,他與李實卿先曾力加反對,主張必須保持原公布之標準,甚至確非要增加不可時,他與李實卿表示決議私人「拔荷包」補足,最後成功遏制第一次「加租」,以保持租金的原議。
1994年,大同村業主與波士頓重建局達成協議,大同村須得維持平價住樓的性質50年不變,其一半住宅單元提供給低收入住戶,另一半給中等收入者。黃君裕、陳毓璇等已故波士頓僑領都曾對記者表示,興建大同村是他們服務僑社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土地開發與貴族化壓力
隨著波士頓市中心房地產市場的快速增長,唐人街周邊的土地價值大幅提升。許多廉租住宅面臨重新開發或縮減的貴族化(gentrification)威脅,傳統住戶可能被迫遷出。雖然已有多個廉租住宅項目,但需求遠遠超過供應。低收入家庭和新移民往往需要等待多年才能獲得住房。
許多廉租住宅項目始建於20世紀中期,建築設施老化,維修和升級的資金短缺。雖然唐人街的廉租住宅對華人友好,但一些新移民在申請過程中面臨語言和文化的挑戰,導致部分人無法順利獲得住房。
紐英崙中華公所、亞裔社區發展公司(ACDC)和其他非營利機構持續努力,購買和翻新現有建築,以防止被開發為高端房產。鼓勵政府加大對廉租住宅項目的資金支持。
社區組織與法律援助機構合作,為受到搬遷威脅的住戶提供法律支持。推動地方政府制定政策,限制土地開發對唐人街居民的影響。舉辦關於住房申請流程的培訓,幫助居民更容易獲得廉租房。提供雙語支持服務,幫助新移民融入社區。
為保護唐人街的文化和歷史價值,社區和政府需要攜手合作,確保低收入家庭和新移民能夠繼續在這裡安居。增加廉租住宅供應,通過引入新的住房計劃,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提升住房質量。投資現有設施的維修和升級,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加強社區參與,確保住戶在政策制定和城市規劃中擁有發言權。
波士頓唐人街的廉租住宅不僅是對華人新移民經濟支持的體現,更是多元文化的象徵。保護這些住房項目,對於維繫唐人街的社區凝聚力與歷史意義至關重要。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