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販售寵物新法正式實施

州長胡楚於兩年前簽署實施的《後院繁育販賣法案》(Puppy Mill Pipeline Act)於15日起正式生效,寵物店被禁止販售犬類、貓咪和兔子。為了清出「毛絨絨庫存」,寵物店店主紛紛趕在新法上路前的周末「清倉大平賣」!

綜合CBS及《紐約郵報》報道,新法旨在整頓後院繁殖場虐待動物、虛報動物健康狀況及將生病寵物送至零售店銷售的行徑,並鼓勵紐約人通過正式註冊的人道機構、動物救援組織或持牌繁育者處領養寵物。寵物店一旦被發現違規,每次可被罰款最高1000元。

整個紐約市的寵物店周末都在減價促銷「毛絨絨庫存」。31歲律師助理波洛尼亞(Krisjan Polonia)14日在皇后區阿士多利亞寵物店(Astoria Pets),花了650元為兒子買下一隻原價2800元的泰迪貴賓犬,直言從未想過要買狗,但「若牠們沒有被賣掉,就會被送到收容所,且孩子總會讓你做出瘋狂的事情」。

25歲的羅德里格斯(Ingrid Rodriguez)則在陪母親逛街時偶然來到該店,並臨時決定以1300元買下一隻原價1450元的博美幼犬。她坦言希望新法能阻止非法繁殖狗隻。

該店老闆達萊西奧(Don D’Alessio)說,過去8年市政府要求寵物店從持有A級許可證的繁殖場購買動物,他一直遵從規定,甚至15年來從未違規,結果卻換來政府一刀切禁止販售寵物,被迫結業。他指,至少有120家寵物店幾乎即使倒閉,約2500名僱員受影響。

達萊西奧最終將全部21隻狗賣出,另有3隻則送給了付不起錢的老顧客。73歲的他直斥,「(紐約官員)根本不知道他們對小店做了甚麼。」雀兒喜寵物店Citipups經理奧爾蒂斯(Emilio Ortiz)亦指,禁令迫使他們結業,旗下35名員工將失業。

惟非牟利組織「紐約市動物護理中心」(ACC)認為,長期以來,寵物店一直是殘酷供應鏈的最後一站,把眾生視為商品,新法「不僅有助於關閉該管道,還提出了如從收容所領養等人道替代方案」。另一組織「最好的朋友動物協會」(Best Friends Animal Society)則指,民眾若無法從寵物店購買,便會更多地考慮領養,建議寵物店將店舖出租作收容所,「寵物店出售的寵物,通常是在狗場飼養,這往往是不人道,把利潤置於人道關懷之上。現實情況是,這些設施中用於繁殖幼犬的狗隻,一生都在鐵絲籠中度過,沒有足夠的庇護所、獸醫護理、食物或社交活動。」本報訊

《後院繁育販賣法案》兩年前由胡楚簽署,於15日正式生效。Sara Naomi Lewkowicz/紐約時報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