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議會於5日批准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有望於未來15年內建造8萬套新住房,是數十年來解決紐約市住房危機的最重大舉措。
據《紐約時報》報道,該計劃被稱為「是之城」(City of Yes),一直是市長亞當斯的首要任務之一,其中包括進行分區調整,以在租金飆升、空置率處於半個世紀以來最低水平的紐約市建造更多住房。
「是之城」計劃在51名市議員中,以31票微弱多數獲得通過,這表明市政廳幾個月來一直在進行充滿爭議的談判。
但無論如何,市領導也似乎明白他們必須採取一些措施,以解決紐約市高昂的住房成本問題。紐約遊民人數增加,去年大約1/8公立學校學生無家可歸,而且大約50萬個家庭至少一半收入用於租金。
民主黨市長亞當斯和市政府同意在可負擔住房和基礎設施項目上,額外增加50億元支出,並縮減一些最大膽的提案,從而贏得原本持懷疑態度的市議員轉軚支持。
計劃的目標是透過改變新建築的停車規定,以及在商店上方和地下室增建房屋,以「在每個社區建造更多住房」。在史丹頓島和皇后區擁有許多單戶住宅的社區,反對聲音非常激烈,居民尤其擔心計劃將導致區內新建高層公寓愈來愈多。
紐約大學城市政策教授莫斯(Mitchell L. Moss)讚揚領導人達成妥協,並表示市府需要建造住房,特別是在地鐵站附近,「紐約市的住房開發經歷了失落十年,而這是改變這種狀況的開始,我們必須繼續前進。」
市議長歐德思(Adrienne Adams)敦促市議員們關注對城市最有利的事情,而不僅僅是對他們所在地區,警告目前高昂的生活成本迫使許多家庭搬離,「市議會不能甚麼也不做」。於5日晚上,亞當斯在市政廳集會上與州長胡楚一起慶祝勝利,胡楚曾承諾提供10億元州資金來幫助達成協議。亞當斯指著新公寓的立體模型說,「是之城」計劃將有助降低紐約人的租金。
他說,「我們向全國展示了政府仍可以採取大膽和勇敢的方式,通過歷史上最支持住房的立法。」
但事實上,目前支持率創歷史新低,並於9月被聯邦起訴的亞當斯,基本上沒有參與推動「是之城」計劃,相反,他依靠兩位盟友:市規劃局長兼市規劃委員會主席加羅德尼克(Dan Garodnick)及首席副市長施普林格(Maria Torres-Springer)遊說。
亞當斯政府與歐德思在談判期間氣氛緊張,後者沒有參加市長的勝利集會。她在投票前感謝胡楚和加羅德尼克,但沒有對市長發表任何正面評價。
歐德思推動在協議中納入額外資金,最終為興建可負擔住房籌集了20億元;20億元用於基礎設施項目,包括下水道升級;10億元用於政府樓、代金券、租戶保護和其他措施。許多住房專家和民選官員表示,「是之城」是有意義的進展,但市府必須進一步加快建造更多住房的步伐。
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