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通常有具體的報銷政策,規定相關範圍和金額限制,但有些員工往往趁會計年尾混亂討便宜,故意將私人開銷記入公司賬目,例如將脫衣舞俱樂部消費當作業務餐費,甚至以需要與客戶見面為理由,向公司報銷化妝品和整形手術開支。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註冊舞弊檢查師協會(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Fraud Examiners)數據顯示,報銷欺詐使企業平均蒙受5%損失,有關數字更似乎呈上升趨勢。協會指,人工智能固然更容易讓員工造假,但智能軟件也讓企業更容易揭發欺詐行為。
湯姆斯(James Tomes)開設消防諮詢及工程公司Telgian,他說自己一直努力在做慷慨的老闆,每當員工完成一星期出差工作,總會資助員工和他們的配偶吃飯,可是員工仍試圖佔他便宜,有人會將約會晚餐列入公司賬單,有人更以經常出差為理由,要給全家購買聖誕禮物,然後以公司信用卡簽賬2500元,湯姆斯一怒之下開除這名員工。
即使是小額報銷詐欺,也可能損害公司財政狀況。湯姆斯憶述1990年代創業初期,有員工曾偽造5萬元虛假發票,然後私吞有關款項,結果延誤公司確實需要支付的費用,他最終要暫停領薪,花了幾個月才擺脫困境。湯姆斯認為,存心詐欺的員工其實不多,但他現在不會再冒險,公司開支需經過3重審查,否則欺詐的代價可能遠高於會計費用。
每逢年底,企業會計部門為了結算年度財報,可能會不知不覺地跌入一些小圈套。金融自動化及商業軟件公司Quadient總監馬丁(Sarah-Jayne Martin)表示,年尾需要盡快完成結算,偏偏財務團隊這時又會收到大量發票,因此12月是「欺詐報銷的完美時機」。
馬丁還提到,客戶曾經揭發明目張膽的濫用行為,例如有員工在經常出差的城市,用公司信用卡預訂浪漫假期,使財務團隊沒有察覺到額外開銷。有員工則聲稱出差途中丟失行李,需要買新衣服出席會議,馬丁認為報銷新衣服情有可原,但這名員工當時卻選購設計師品牌。其他極端例子還包括員工光顧脫衣舞俱樂部後,將有關開支當作業務餐費。
有審計員認為財務壓力,包括成癮、離婚和醫療賬單等問題,有時會觸發一些本性善良的人走上歪路。註冊舞弊檢查師協會行政總裁華倫(John Warren)表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唯一能接觸到他人資產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工作場所,他們也往往將這種企業盜竊合理化,認為此舉比偷竊他人的傷害性更小,而且揭發這類詐欺往往需時12至18個月。
對於財務人員來說,確認報銷欺詐仿如一場競賽,報銷管理軟件生產商SAP的員工,更會為揭露最離譜報銷項目爭奪非正式的季度獎項。SAP曾經發現有客戶聲稱,出差半年的酒店住宿非常高昂,因此用公司信用卡購買較便宜的露營車,結果這筆交易當然被拒絕。
人工智能工具愈趨普及,審計員也發現愈來愈多員工修改發票,例如篡改螢幕截圖,將兩人晚餐改為5人晚餐,並且竄改賬單金額和增加收費項目等。有些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進行試驗,找出這類肉眼無法辨識的篡改行為。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