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證實,全美出現首宗致命風險較高的猴痘個案,確診者近期曾赴東非,返美後在加州聖馬刁縣(San Mateo)就醫並已出院,現正在家隔離。加州衛生部門正追蹤密切接觸者,同時強調暫無跡象顯示病毒已在社區或全美傳播。
綜合NBC及CNN報道,這次確診的是猴痘病毒分支中比較致命的I型毒株,美國繼瑞典、泰國、德國、印度及英國後,在8月份成為非洲以外第6個發現相關病例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由於非洲多國以及部分歐亞國家出現這種毒株的蹤跡,因此在8月再度發出全球公共 生緊急警告。
在加州確診的個案中,當局尚未掌握病毒傳播途徑,但部分專家預計,I型分支的傳播途徑可能與2022年的猴痘疫情相似,同樣透過性接觸而導致人傳人。喬治華盛頓大學的醫學院副教授西格爾(Marc Siegel)預期,全美的確診個案還會增加,高風險群體與2022至2023年相同,其他民眾的風險較低。
專家解釋,猴痘病毒大致可分為比較危險的I型分支,以及比較溫和的II型分支,非洲的數據顯示,I型分支的死亡率可達10%,其中剛果民主共和國目前正爆發疫情,當地死亡率約為5%,相比之下,2022年擴散全球的是II型分支,當年全美錄得超過3.2萬宗個案,當中58人死亡,全球死亡率則為 0.2%。
猴痘可以透過人體接觸而傳染,病毒也會停留在動物或物件表面,導致接觸的人患病,目前非洲出現的I型分支疫情,主要是以家庭成員或者動物接觸為途徑,在去年1月至今年4月發現的疑似病例中,2/3患者是15歲以下的兒童。至於在剛果,傳播途徑主要是男同性戀和女性性工作者,在當地擴散的是II型毒株中的Ib型亞種。
痘的典型症狀包括皮疹,患處逐漸會發展成皮膚腫塊,繼而出現水泡,最後結疤脫落,期間可能出現發燒、頭痛、背痛、肌肉疼痛、容易疲倦或淋巴結腫大等現象,情況與流感類似。
美國衛生官員表示,由於本土醫療條件較好,因此境內的猴痘死亡風險將明顯低於非洲,當局也已在全國多處抽驗污水,檢測社區內是否有人患病,並將機場列出抽查範圍,判斷有否染病旅客入境。
若要對抗猴痘的話,民眾可施打兩劑式的Jynneos疫苗,暫時供男男同性戀以及其他高風險群組注射,衛生部表示,疫苗供應充足,接種後可以預防I型毒株引發嚴重症狀。在2022年5月至去年1月期間,全國共施打約120萬劑疫苗,但目前高風險群組中的接種比例只有23%,官方希望提高相關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