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內發動貿易戰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將重返白宮,由於他競選時已放話將對華產品加徵重稅,勢必極大衝擊中國經濟發展。中國早前推出總額高達十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新計劃,幫助地方政府消化其長期積累的隱性債務,進而提振陷入困境的經濟。外界認為,這是中國為應對特朗普重返白宮可能會給中國經濟復蘇帶來新的不確定性而採取的一個重大舉措。
早在特朗普當選前,市場已傳出風聲,中國會在美國大選後出台新一輪刺激經濟措施,包括總值10萬億元的救市方案。美國大選後,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增加6萬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以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分3年實施;加上從今年起連續5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預留專門用作化債的4萬億,總計10萬億。同時明確,2029年及以後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上述三項政策協同發力,此番用於化債的組合拳規模達12萬億元。
中國監管部門從2021年開始對房地產業進行去杠桿化整頓,限制銀行對房企的貸款發放,防止發生全行業的債務危機。一系列房地產巨頭相繼爆雷,房屋銷售持續大幅下滑,地方政府所賴以生存的土地收入急劇下降,與債務疊加在一起,使得地方政府發展受限。
據中國財長藍佛安介紹,2023年底全國隱性債務餘額為14.3萬億。這些債務若遲遲未得到化解,隱性債務和相關利息隱含「爆煲」風險,可能傳至實體經濟;其次,債務過多勢必導致地方政府「綁手綁腳」,難以通過增加開支,落實積極的經濟民生政策。背後更大的隱憂是隱性債務一日不除,妨礙社會穩定的因素就會不斷累積,社會壓力不斷累積。分析認為,此次「化債」有助地方政府提供定心丸,讓地方將財政資源用於投資和民生支出,對被拖欠賬款的企業尤其民企是利多消息,得以改善資金流動性,同時反映中國化債從防風險為主轉向更好統籌穩增長與防風險。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多次表示,他重返白宮後要對進口中國貨物加徵超過60%的關稅,這不僅迫使許多中國企業加快將工廠搬遷至東南亞或其他地區,而且也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構成不確定的風險。加上疫情之後,受到內外各種不利因素夾擊,中國經濟復蘇乏力,今年首三季經濟增長4.8%,要完成全年5%增長目標並不容易。
外界預估,幫助地方化解隱性債務僅為第一步,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繼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擴大專項債券發行規模,以及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甚至推出支持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稅收政策,均值得考慮。在特朗普明年1月20日宣誓就職前,中國高度關注其策略,以做出應對,迎戰可能到來的關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