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每年的11月就進入購物季,這不但是廠商促銷重點時節,也是許多家庭的歡樂時光。根據全美零售聯合會 (NRF) 的最新預測,2024年冬季假期核心零售業的銷售額將在11月到12月間成長2.5%至3.5%,有望達到歷史新高。而根據數據統計網站Statista,今年美國消費者在節日禮物上的人均支出預計首次突破1000美元,顯示出民眾儲蓄和預算上的準備已逐步成熟,需求因此得以提升。
其實,美國真正計算購物季節日期,傳統上是從感恩節前的黑色星期五開始。由於感恩節最後一個禮拜四今年落在11月28日,比起去年的11月23日整整少了五日,因此各大廠商很有警覺性的提前加大促銷的力度。今年美國的購物季因為許多因素出現微妙的變化。
今年銷售體系內各環節已實現「無縫接軌」,傳統百貨和電子商務的生態競爭日益均衡。幾年前經歷的供應鏈緊張經驗,使零售商更為謹慎,提早部署自備倉儲以防短缺問題。加之各大廠商在不同月份安排了促銷活動,競相推出折扣方案,成為消費者的福音。
科技的進展,也使得今年購物節異於往年。新趨勢是人工智能及個性化服務應用得越來越普遍,提供客製化的商品選項,分析消費者的購物行為模式來推薦商合適的商品。使用者的購物人格是這個模型最關鍵的核心,部分購物平臺將購物人格切分為四大區塊:興趣、價值主張、風格、地域性文化,並且「化繁為簡」提高成交率。
消費者購物的心態這幾年也與時俱進。美國銀行一項假日購物消費者調查顯示,62% 的美國人預計在這個假期季節會感到財務壓力,部分消費者受到經濟壓力的影響,更偏策搜尋價格優惠的產品,並希望有類似「先買後付」靈活的支付選項,促使金融業者推出更為便利的消費模式。
消費成為美國社會的核心構成,不僅推動經濟,也影響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然而,儘管消費是經濟社會的源頭活水,但相對來說,在廠商廣告的疲勞轟炸之下,消費者如何有節制的精打細節,也成為家庭維繫經濟穩定的一環。營銷學者認為,零售行銷人員可能會圍繞假日購物「營造一種錯誤的緊迫感」。這種盡快購買東西的緊迫感可以鼓勵購物者花更多的錢。如何量入為出,考驗著家庭成員理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節日送禮是一份心意,美國退換貨的模式行之有年,不過近幾年由於部分消費者的濫用此一機制,使得廠商苦不堪言,甚至將退換貨條款限制得更嚴格,消費者宜在事前詳閱退貨條款,才能做到送者用心受者實惠。
美國經濟高度依賴內需,個人消費支出佔GDP約70%。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不僅關係著經濟成長,更攸關民眾生活品質。在這場年度消費旺季中,零售商與消費者的良性互動,將持續推動經濟繁榮,創造更多社會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