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在5日勝選,隔屆奪回白宮寶座,打破了一百多年來的選舉紀錄,連帶著也拉檯了國會的席次,美國出現行政、立法、司法同時由傾向共和黨或保守派主導的罕見政局,雖有利於推動其政策主張,然而由於選舉產生的社會撕裂,黨派對立,文化矛盾,他如何實現「美國再度偉大」,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
特朗普的勝選很大程度上歸因於選民對於民生經濟的期待。目前民主黨執政之下,通貨膨脹,尤其是食品及水電天然氣居高不下,部分民眾反映薪水入不敷出,民怨不斷;反觀特朗普在第一任期間,促進了經濟增長與就業機會,得到民眾的認同。開票的結果再度證明民生經濟議題是選民的首要考量。
這四年來,邊境移民問題成為執政者的燙手山芋。民主黨在移民政策上相對寬鬆的態度,令移民湧入邊境,並對庇護城市造成負擔。此次紐約市投票支持特朗普的比例顯著增加,凸顯出破碎移民政策的困境。
然而特朗普要面臨修復選戰期間所引發的社會撕裂和對立情緒,他還可能會遇到來自國會民主黨的強烈阻力,一些重大法案若無法建立足夠的跨黨派支持,他將難以實現政策轉變。他必須展現出作為國家領袖的協調能力,避免因分裂而導致政府癱瘓或立法僵局。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開出許多選舉支票,能否兌現仍有爭議。包括要以大幅提高關稅,解決美國財經困境,已被許多財經專家打了問號,認為此舉會造成通貨膨脹的加劇;又例如大幅減稅是否會使美國赤字進一步惡化,恐難兼顧。
美中關係也是外界觀察的重點。特朗普的第一任期間對中國產品加大管控等措施來保護美國經濟。如果他第二任期對中國商品施加更多限制或大幅調漲關稅,強迫中國履行美方所期望的貿易條件,是否將導致雙邊貿易環境進一步惡化,反而使得美國消費者得花更多的錢購物?美中之間的矛盾或許還不僅於此。特朗普曾多次對中國的科技企業,尤其是華為等關鍵科技公司,進行制裁。他是否可能採取更嚴厲的科技限制措施,如限制中國獲取關鍵半導體、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技術。這可能導致中美之間的科技脫鉤進一步加劇,並使得雙方在科技領域的競爭和對立更為尖銳。
在國際政治方面,特朗普第一任期間退出許多國際組織,或減少對外援助等,如果他回任繼續貫徹其主張,可能引發美國與傳統盟友之間的摩擦及疑慮,削弱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尤其在俄烏戰爭與中東局勢上,特朗普是否會兌現他對迅速解決戰爭的承諾,將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特朗普及共和黨勝選的全面執政,可能重塑美國政治文化。然而,在推動重大政策時,如何避免進一步激化社會對立,同時實現目標,將是對特朗普領導能力的重大考驗。
美國能否在政權順利交接後,進一步在推展施政時取得平衡,不僅關乎美國自身的未來,也將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