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衛隊嬗變 東亞風雲詭譎

二戰之後,日本作為戰敗國,軍隊被解散,軍事機構被撤消。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在駐日盟軍總司令部指示下,日本政府於該年8月10日組建直屬於總理府(今內閣府)的「警察預備隊」。1952年4月26日,日本政府成立隸屬於海上保安廳的「海上警備隊」,之後於同年8月1日成立保安廳,並將警察預備隊與海上警備隊統合分別改組為保安廳統轄的「保安隊」與「警備隊」。這兩個治安部隊,實際上都具有准軍事組織的性質。

1954年日本新建航空自衛隊,同年7月頒布《防衛廳設置法》和《自衛隊法》,將保安隊、海上警備隊分別改稱為陸上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將陸、海、空三軍正式定名為自衛隊,並成立了防衛廳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健全了統帥指揮機構。朝鮮戰爭期間,日本作為美軍戰略後勤軍備基地為美軍提供了大量物資裝備,還有一定數量的日本人以「軍夫」的名義隨美軍到朝鮮的戰場上,擔任後勤、掃雷等任務。

冷戰時期,日本自衛隊主要根據《日美安全保障條約》輔助美軍行動。1970年代,日本確立了「重視海空,海上殲敵」的指導思想,大力發展海上軍事力量。1990年代之後,日本自衛隊逐漸開始增加獨立軍事行動,並且開始向海外派員參與任務。2005年11月22日,日本當時執政的自民党在東京舉行建黨50周年紀念大會,並正式公布了其提出的憲法修改草案。草案的核心內容是拋棄了現行憲法中日本不得擁有陸海空三軍等武裝力量的規定,要求將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並規定「國防軍」可以作為「確保國際和平而展開國際合作活動」。

近日,媒體披露,日本海上自衛隊即將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編制調整。組建於1961年、已有63年歷史的護衛隊群將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創建的「水上艦隊」。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海上自衛隊此舉意在構建以輕型航母為核心的水面作戰體系,以提升其遠海作戰能力。此次編制調整的重點在於護衛隊群,同時也涉及掃雷艦群和5個地方護衛隊。目前,日本有4個護衛隊群,分別是位於橫須賀的第一護衛隊群、佐世保的第二護衛隊群、舞鶴的第三護衛隊群和吳港的第四護衛隊群。

早在2007年1月9日,日本防衛廳正式升格為防衛省,廳長改稱大臣,成為日本中央省廳之一。同年3月28日,陸上自衛隊的中央快速反應集團正式成立,由反恐特殊作戰部隊、機動部隊第一直升機團和國際活動教育部隊組成。2013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正式通過了二戰後首部作為外交與安全政策綜合方針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並以此為依據確定了《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2014年至2018年)。

有軍事專家認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此次整編目的是爭奪未來制海權,進一步提升其遠海作戰、兩栖作戰和航母編隊作戰能力。在海上自衛隊編制表上存在63年的「護衛」二字即將被廢除,這也表明日本海上力量正意圖通過編制重組,從根本上擺脫「護衛」的標簽,發展外向性和攻擊性能力,這一變化值得多方關注和警惕。

無疑,日本是與西方世界走得最近的東方國家,無論從過往的經濟連接上,還是文化輸出上,歐美國家對於日本的了解程度都更高。

今年以來,從蘇州到深圳,日本人連續「偶然」在中國受到侵害之後,中日關係中的負面作用,難以估量。日前,在深圳事件發生之後,令人欣慰的是,公眾意見中的主流聲音都在譴責行凶者,哀悼遇難者,這也是文明的底限,不可動搖的底限。此外,中方對事件表示遺憾和痛心,對男孩去世表示哀悼,對他的家人表示慰問。然而,日本武裝力量的諸多嬗變,勢必令東亞風雲愈加詭譎。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