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母同住對前路迷茫 年輕男性不肯打拼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多歲到30歲出頭的男性,比女性同齡人更有可能與父母住在一起。 華爾街日報圖片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了年輕人性別間的分化,20多歲到30歲出頭的男性,比女性同齡人更有可能與父母住在一起,許多年輕男子表示,生活似乎缺乏目標,時常感到孤立。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阿斯本經濟策略集團(Aspen Economic Strategy Group)政策總監帕杜(Luke Pardue)對勞工統計局數據的分析發現,截至8月,這一男性群體中有89%已就業或正在尋找工作,如果以2004年的勞動參與率為標準,數量減少了超過70萬人。於此形成對比的是,近年來25至34歲的女性進入勞動市場的數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光是在過去10年,女性勞動參與率就上升了6個百分點,達到79%。截至2023年,同一年齡層的男性中有1/5仍與父母住在一起,而同齡女性這一比例為12%。

早在幾年前,教育工作者就已對高中男生的大學入學率直線下降發出警報。現在這一群體已經20多歲,漫無目的感正蔓延到他們的社交和職業領域。

莫雷諾(Dan Moreno)夫婦有4個已成年的孩子,但只有女兒已經走上獨立的道路,3個單身兒子仍住在邁阿密的家中。他們25歲的兒子丹尼爾(Daniel)在大學二年級時退學,5年後的今天仍與父母同住,雖然他為家族公司工作,但對未來感到迷茫。

研究者指出,性別角色的轉變以及製造業等傳統男性主導產業的衰退,導致男性更難適應現代社會。疫情使許多男性的社交網絡縮小,缺乏社會資本和就業技能,進一步阻礙了他們的職業發展。男性比女性更依賴面對面的社交活動來維持心理健康,而疫情隔離讓他們感到更加孤立。

對《美國時間使用調查數據》的分析發現,去年18歲至30歲的男性獨處時間比2019年增加18%,平均為6.6小時,比同年齡層女性報告的獨處時間多出22%。去年接受調查的18至30歲男性中,近2/3表示無人了解自己,1/4的人表示過去一周他們沒有接觸過任何家人之外的人。

許多年輕男性因為缺乏支持而面臨心理健康問題。2010年至2023年間,25至34歲男性的自殺率上升30%,是所有年齡段中增幅最大的群體。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