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拜登21日在民主黨內多位重量級大老勸告之下退選,並宣布支持副總統賀錦麗。由於賀錦麗本是拜登的競選搭檔,佔有優勢,在接下來的幾天,將確定是否有其他有影響力的民主黨政治人物參與競逐,選情也將進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拜登是否適合參選的議題,在黨內已經拖了許久。早在去年就有勸退的聲浪,這些人士認為,拜登四年前固然救了民主黨,但四年後體力及精神狀況已大不如前,甚至難以扛下國家元首重責大任。而七月份是拜登競選的轉捩點。拜登從競選辯論失利引發的衝擊效應,加上數次於重要場合口誤及失態,使得黨內、輿論及金主先後掀起罕見的勸退潮,到最後情勢急轉直下。
雖然拜登退舉的關鍵原因可能還要過一陣子時日才明朗。不過奧巴馬於21日感謝拜登急流勇退後發出的聲明,似乎透露其中玄機。奧巴馬表示,「如果允許特朗普重返白宮,並讓共和黨人控制國會,拜登他一生中為之奮鬥的一切,以及民主黨所代表的一切,都將面臨風險。」確實,美國總統大選民調,共和黨特朗普、萬斯這組暫時領先,但如果參院兩院也全軍覆沒,檢討的責任誰屬,相信將成為不可承擔之重。
目前看來,最有可能接棒的是拜登宣布支持的賀錦麗。接近民主黨的評論認為,原本賀錦麗的出線在過去三年似乎不太可能,因為她曾被視為拖累拜登的負面因素之一。但民主黨人士連日來的焦慮失望和賀錦麗本人的努力及表現改變了軌跡。如果賀錦麗獲提名,將成為首位代表主要政黨的有色人種女性競選總統;如果她獲勝,她將成為美國第一位女性總統。
然而,有保守派媒體評論,批評賀錦麗為「D.E.I.」總統。意思是她只是因為本身是考慮到「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的原因才出線,在這種論述中,當事人常被形容為不勞而獲,跟其才能以及政績無關,將代表性不足背景的人帶入權力和影響力機構。這類評論是否得當,將留待選民的評斷。
事實上,共和黨自黨代表大會期間就將矛頭轉向賀錦麗,進行針對性的攻擊和宣傳。此外,共和黨將會集中資源和人力在關鍵的搖擺州和選區,確保在選舉中佔據有利位置,並增加在廣告、基層動員和選民登記方面的投入。
美國總統的競選布署通常長達兩年以上,在剩下不到四個月,拜登退選對支持者可能為之扼腕,但重整旗鼓之後,如能迅速推出合適人選,也可能再次激發黨內士氣和凝聚力。如何平穩過渡並團結選民支持新候選人將是一項重要挑戰。
美國的統選舉近年來高潮迭起,從2016年到2020年均波瀾起伏,選民動員激烈,且各見勝負。2024年這一次大選會如何發展,選民於11月5日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