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冒現喜憂參半 重塑媒體概念

近日接連發生外國人在中國遇襲事件,有人認為網絡極端言論需要為此承擔部分責任。特別是在相關報道的評論\xf9堶情A大量極端言論集中出現,似乎更加印證了這一點。中國政府顯然也並不希望這樣的情況出現,騰訊、抖音等自媒體平台紛紛發布公告,對於「挑動極端民族主義」相關內容進行封禁。

為甚麼會出現這種現象?至於原因則與網絡平台和自媒體的特性有關,與AI對於網上訊息的控制有關,問題也並非只存在於中國,歐美同樣深受困擾。

在中國通過網絡平台獲取訊息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日常,而推薦AI的日漸強大又讓每一人都身處於自己的信息繭房之中,只能看到越來越「狹小」的內容,從而變得愈發狹隘偏激。對於流量的渴求是推薦AI的底色,這讓吸引眼球的極端言論在網絡上更有市場,直接導致了兩種很難根除的後果。

一個是負面言論會聚集、提純。具有相同情緒和觀點的人會被AI推薦觀看相同的內容,而他們的評論會成為新的吸引力,於是就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在流量被激發的同時,討論也越來越偏激。而當下的人為管理治標不治本,畢竟從AI和平台方看來,這些內容具有高流量,都是「好的」。

另一個結果是生產、傳播這類偏激內容成為一門「不錯的生意」。由於偏激內容只是引導人的固有情緒,不需要講道理,更不需要教育受眾,只要按照套路煽動情緒即可,因此很容易被複製。特別是最近AI創作工具的發展,更讓其成為一種低成本、高收益的「好生意」。於是有人有組織地製造發布偏激言論,並且具有很強的規避監管意識,可隨時根據監管的鬆緊調整內容。

兩相疊加導致極端言論充斥自媒體平台,而在現有組織構架下,人為監管只能亡羊補牢,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在美國,2021年Facebook前僱員揭露Facebook用放大仇恨言論的算法謀利。她指出,為了提高用戶參與度,Facebook發現最好的方式便是向使用者灌輸恐懼和憎恨。

在中國,今年初,身為字節跳動早期投資者的陳偉星,向張一鳴及抖音發起「砲轟」稱:「AI會塑造現世的魔王,而被魔王上身的人自己也不知道。」在陳偉星看來,抖音為了實現自己的意圖,用演算法推薦等AI技術對所有和它交互的互聯網用戶做局,最後引導用戶的行為符合它的意圖。

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平台依靠AI網絡吸引了人群,打敗了傳統媒體,而當下AI這頭猛虎也展現出了它的「惡」,如何對其進行更好的管理約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但是指望騎虎狂奔的大公司主動放棄不太現實,還是需要從產業和政策角度謀求解決方案。

首先需要明確,Facebook和字節跳動這樣的公司到底是技術公司還是媒體?只有厘清身分才能明確責任。如果承認網絡平台是媒體,就應該更嚴苛地約束,並讓他們承擔起應負的責任。同時也需要考慮,這種處於絕對壟斷地位的媒體是否應該存在。

處於壟斷地位,對於內容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是AI而非人類,這種荒誕現象,就是網絡充斥極端言論和低質訊息的根本原因。人類不應該把決定自己看甚麼的權利交給AI,AI是很好的工具,但不應該擁有這麼大的權力。

最後佔據統治地位的大公司必然會成為變革的阻礙,但個人AI的完善和發展,再加上一點點的政策推動,就可以促生新的、更有生命力、能提供更高品質的「新新媒體」誕生,從而以再一次的優勝劣汰完成社會、網絡、媒體的三重進化。

或許,改變的節點很快就會到來。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