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賭贏了嗎?法國向左轉了嗎?

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眾所周知今年法國大選是因為在歐洲議會選舉失利,總統馬克龍緊急發動的,BBC報道形容「在此期間,馬克龍堅強地坐在總統寶座上,他因自己造成的政治創傷而傷痕累累,由於他解散議會並進行完全不必要的選舉賭博,他的中間派團體失去了國民議會近三分之一的席位。與新人民陣線進行的棄保操作有紀律但瘋狂,此舉幫助其在第二輪投票中保住了比民調機構預測的更多的席位。」

馬克龍這次不理智的決定還是值得敬佩的。

法國實施的是半總統半議會制,這一制度的精髓是在總統和國民議會的權力間創造一種平衡。在憲法架構中,總統享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權,可以提名總理和部長,以及作為三軍統帥和國家元首對國防、外交事務負責。而總理則需要對國民議會負責:國民議會可以通過不信任案投票罷免政府,這也就意味著政府的執政必須得到國民議會的支持,至少得是消極的支持,即是國民議會無須通過投票表達對政府的信任,但政府若要存續,至少需要國民議會不會針對政府發起不信任動議。這種體制使得法國總統的權力大小飄忽不定。

今年法國大選出現了三強競爭的局面:來勢洶洶的(極)右翼(國民聯盟)、基礎穩健的左翼(新人民陣線)、疲軟低迷的中間派(執政聯盟「在一起」)。在兩輪投票中,得票率最高的都是選前呼聲最高的國民聯盟,之後是新人民陣線和「在一起」,可最後的議會席次排名卻截然不同:新人民陣線(131->182席, 31.5%,28.2%, 25.8%)最多,「在一起」(243->168席, 29.1%,21.3%, 24.5%)其次,國民聯盟(89->143席,24.8%, 33.2%, 37.1%)得票最多卻議席最少。

盡管高達25%的法國人支持巴爾德拉成為總理(遠高於支持阿塔爾的14%),但不支持巴爾德拉的法國人則通常對其相當反感。因此,國民聯盟在第二輪投票中的表現不及預期並不令人感到特別意外。

法國政壇多黨林立,國民議會577個議席也實行單選區單票制度,不同之處在於法國採取的是兩輪投票制:如果候選人在其選區獲得絕對多數票,且得票數佔選區注冊選民人數25%以上,則第一輪直接當選;如果無人能達到上述條件,那麼該選區得票率最高的兩位候選人,以及得票數佔注冊選民人數超過12.5%的選民將進入第二輪投票——到了二輪投票,則採用簡單多數制。

可以想像的是,由於法國政黨支持率分散,一輪多數當選是少數情況,多數選區都不可避免面臨兩人甚至多人的簡單多數競爭。第一輪投票結果的確如此:由於今年選舉投票率極高(兩輪投票率都超過66%),只有76名候選人一輪直接當選;第二輪選舉中有306個選區將是三人競爭(其中250個是「左中右」對決),還有5個選區是四人競爭。

第二輪投票起到作用的不只是簡單多數制本身,背後更有左翼與中間派合作「協調」的效果:為了阻止國民聯盟贏得議會多數、組建政府,224名候選人在進入第二輪投票後宣布退選,導致最終只有89個選區出現三人對決、2個選區四人對決。

尤其是本該國民聯盟、新人民陣線、「在一起」三方對決的眾多選區中,新人民陣線在99個選區退選,「在一起」在79個選區退選,從而集中選票支持彼此的候選人。在新人民陣線、共和黨(老牌中右翼)、國民聯盟三方對決的40個選區中,新人民陣線在27個選區退出第二輪選舉。如此便造成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國民聯盟在第二輪贏得的1011萬選票(得票率超過37%)分散在全法444個選區;新人民陣線和「在一起」雖然得票更少,但各自集中在特定選區,反而比國民聯盟贏得多。

左翼政治勢力分裂、無法團結是普遍現像,在法國尤為明顯。如果把法國左翼看做一個團結的競選整體,那麼其全國得票率並沒有明顯增長,議席的顯著增長基本上是中間派迅速萎縮及棄保、失去選民信任的結果。

和法國相比、為何伊朗配票失敗?

7月6日,伊朗選舉委員會宣布,佩澤什基安在總統大選中得票53.6%,擊敗保守派對手賈利利,正式成為新一任伊朗總統。

這次大選共有80名候選人參加,最終6人確認資格,分別為伊朗議會議長卡利巴夫、前衛生部長佩澤什基安、前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德黑蘭市長扎卡尼、前內政部長穆罕默迪、副總統哈希米。

除了佩澤什基安被視為改革派,其他人都被認為是保守派。

第一輪,佩澤什基安是第一名,賈利利第二名,卡利巴夫第三,但均沒有過半,所以要進行第二輪投票,由佩澤什基安對陣賈利利。原先外界普遍預計,加入第二輪後保守派會歸票給賈利利,由於保守派的總票數明顯多於改革派,理論上應該能勝出。

但最後偏偏是佩澤什基安贏了。這實在是出乎意料,但為什麼佩澤什基安能贏,贏在哪裡?問題也出在極端,在第一輪投票中名列第三的卡利巴夫在二輪投票前宣布支持賈利利,但他競選團隊中更有支持了佩澤什基安,而卡利巴夫對此並未阻止,這已經說明了態度,表面支持保守派賈利利,但又覺得他過於接近前總統內賈德、太強硬,所以,保守派最終沒有出現歸票賈利利的場景,甚至投了佩澤什基安,這才是爆冷的關鍵。

現實而言,目前伊朗其實傾向溫和派。已故的前總統萊希其實就是溫和派,他在內政和外交上都沒有那麼的極端,才能和沙特達成復交。

然而佩澤什基安表示改善和美國關係,有戲嗎?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