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前衛藝術展 聽講「行走的故事」

藝術展上,如招魂般的詠唱,敘述「行走的故事」(Walking Stories) 。記者黃偉江攝

什麼是賠償?需要逐一解讀。記者黃偉江攝

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

在努力解讀「行走的故事」(Walking Stories)藝術展敘事方式的同時,明白了何謂「不明覺厲」,這是從三藩市華埠一場別開生面的當代藝術展得到的啟示。

展覽由14位藝術家合作,12件獨特的作品組成。華埠都板街800號「藝在棱角」Edge on the Square (Edge) 主辦,「亞裔美國人公民權利和平等」網絡 (Asian American for Civil Rights & Equality — AACRE) 協辦。「華埠媒體藝術合作社」(CMAC)創辦人鄧式美、中華文化中心藝術總監梁凱瑤及年輕一代新銳藝術家,出席藝術展開幕式。

主辦方介紹,「行走的故事」探討人類行為中闡述故事的本能,並以此反映故事敘述者們的故事——代代相傳,無數被分享、贈與、接受與交換的經過。

開幕式上,表演者輪番站在高位,以冗長、呢喃的語調,詠唱和敘述著:「曾祖父被控叛亂,三年後在獄中因受盡酷刑折磨而死去,我得到解脫;我釋放你的恐懼、釋放你的痛苦……我想要相信,我必須相信,你必須相信……生命值得為之奮鬥,生命值得過這樣的生活……什麼值得為之奮鬥?什麼值得為之冒險?什麼值得為之獻出生命?我們的責任是什麼?」

「面對恐懼,我如何能記住祖先?能以什麼方式幫助我記住?」另外一位敘事者說,「20 世紀 40 年代初,日本佔領了菲律賓。我的祖母是幾個孩子中的一員,她半夜聽到日本士兵來了,就不得不醒來。

我父親告訴我這個故事。他們不得不躲進水裡,屏住呼吸。保持沉默,他們就不會被殺。」

鼓聲在人們期待與錯過之間敲響。「……我們不能再保持沉默了。這些故事活在我們的身體裡,即使它們會變成碎片或模糊的碎片,它們也會在我們行走時陪伴著你。我們活著,我們分享。傾聽你的身體。不再保持沉默。」

主辦方期待「行走的故事」支持社區、為華埠吸引訪客,更是為振興社區之社會、文化及經濟景象所付出的集體努力。

作品超越常規的框架,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現:從互動裝置、錄像影片與表演,乃至攝影、雜誌,以及概念式「各出一菜」的美國百樂餐 (potluck) 行動藝術聚餐等方式。「行走的故事」將展至2025年2月28日。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