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勝選組合 各有加權條件

離美國總統大選已不到五個月,無論是拜登總統還是特朗普前總統,他們的副手條件能否形成最佳組合,反映出候選人的戰略思考和企圖心。如果選才得宜,不僅能夠互補和襯托主候選人,更是選戰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過去近四年的任期內,拜登的副總統賀錦麗(或譯卡馬拉.哈里斯),她身兼參議院議長,當參議院投票相持不下時,她投出了29次關鍵票而贏得表決,是現代副總統中最多的一任。她的關鍵一票幫助通過了重大立法,如《減緩通脹法案》。她在任期內還著重於女性生育自主權、投票權相關法案,經濟方面,加重投資於服務不足的社區。她在少數族裔方面,也有其重要象徵意義。

然而,共和黨和其他反對者對賀錦麗的表現持批評態度。她被委以解決中美洲移民根源問題的任務,但幾乎沒有取得明顯進展。

賀錦麗還似乎並未提出或取得任何重大的立法勝利或政策倡議,一些人期望她承擔更多實質角色並產生更大影響。

相對來說,特朗普副手人選尚未確定,增加了選戰的懸念。作為話題人物的特朗普,他的選擇很多,有意競逐者眾。他的競選團隊正在審查八名潛在候選人,其中有三名頗為看好,但是這些候選人每個星期的升降都有變化。然而他的幕僚認為,忠誠是最重要的,而且是無可取代的條件。

作為一位喜標新立异的總統,特朗普的選才方式也异於傳統,就像特朗普早年主持電視實境節目《飛黃騰達》。最近出版的新書中描述,他經常用「集中選角」來談論求職者,他相信他面談時可以透過某人的外在,來識別此人是否具有明星的潛力。

這種態度有助於解釋他對副總統的期望:能夠成為頭條新聞並引發戲劇性事件,確保觀眾目光不移。然而帶眼識人的功力及標準,在政壇及企業界是否能一體適用,或許還有討論的空間。

從過去歷史來看,評估美國總統挑選副總統是否形成「最佳搭檔」,見仁見智,各有主觀。但有幾個突出的例子:老羅斯福1944年選擇杜魯門、 林肯1864年選擇安德魯.約翰遜、艾森豪威爾1952年選擇尼克遜,這三個組合被認為能夠平衡候選人的不足,並增加優勢。歸納起來,前述三位總統本身已具威望,增加了副手未來揮灑的空間。

這次的兩位主候選人都算是競選第二任,考慮到黨內四年後的生態,變數更加複雜。副總統人選能否為候選人加分,取決於政治和過去背景,以及總統和副總統之間的合作關係。有的副總統作風強勢,或則從旁輔佐調和鼎鼐,端視時空環境下當事人的領導力及配合度。

美國副總統僅是備位元首,因居於不同時空而作出各异的貢獻。隨著候選陣營的盤算,如何在核心要求之下,選出最佳勝選組合?十一月的投票結果,只是一個開始。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