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造衛星突解體  散發逾百塊碎片 美太空人進艙避險

美國太空總署(NASA)周四表示,一顆報廢的俄羅斯人造衛星周三在運行軌道上突然解體,並釋放出逾百塊碎片,國際太空站(ISS)太空人隨即依照標準作業程序,進入各自的太空船避險一小時。衛星解體原因仍有待查明,初步不排除是剩餘燃料導致爆炸。俄羅斯方面未有就事件置評。

涉事的俄羅斯高解析度地球觀測商用衛星 RESURS-P1 重約1.3萬磅,於2013年6月升空,運行軌道位於地球上空約322公里處,但由於機載設備故障,於 2021 年退役 。

一顆報廢的俄羅斯人造衛星周三在運行軌道上突然解體,並釋放出逾百塊碎片,美國6名太空人隨即進入各自的太空船避險一小時。路透社資料圖片
一顆報廢的俄羅斯人造衛星周三在運行軌道上突然解體,並釋放出逾百塊碎片,美國6名太空人隨即進入各自的太空船避險一小時。路透社資料圖片

 

路透社引述美國太空司令部指,在格林尼治標準時間周三下午4時(香港周四凌晨零時)左右,該衛星突然解體, 並立即產生了100多塊碎片。由於衛星距離國際太空站不遠,太空站的6名美國太空人進入太空艙避險。NASA指有關做法是標準程序,在大約1小時後,太空人獲准離開太空船,太空站恢復正常運作。

在軌道上產生大型碎片的事件很少見,但隨著太空中擠滿了愈來愈多對地球日常生活至關重要的衛星網絡(包括寬頻互聯網、通訊和導航服務),情況日益受關注。

2021年,俄羅斯從普列謝茨克火箭發射場發射的一顆陸基反衛星(ASAT)飛彈,擊中了其在軌的一顆已報廢衛星,引發了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強烈批評。

報廢衛星如何處理?

報道指,報廢的衛星一般會有兩種「下場」。一是留在軌道上,直到幾年後墜入地球大氣層而徹底消亡;一是飛到距地球約36,000 公里的「墓地軌道」,以降低撞上活躍衛星的風險。

目前國際太空站有3艘太空船停靠,包括SpaceX「乘龍號」(Crew Dragon)、俄羅斯「聯盟號」(Soyuz)和波音「星際航線」(Starliner)。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