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討論「構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議案 廖長江:匯聚更強創科力量 支持國家高端化發展

立法會大會今早(27日)續會,辯論由商界(第二)廖長江提出的「建立健全產業鏈、供應鏈及相關服務,構建香港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無約束力議員議案。廖長江認為,香港要發揮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的功用,推動與內地企業走出去及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需要匯聚更強的創科力量,支持國家及區域產業化,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廖長江認為香港要匯聚更強的創科力量,支持國家及區域產業化,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資料圖片
廖長江認為香港要匯聚更強的創科力量,支持國家及區域產業化,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資料圖片

 

陳沛良認為香港要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於港口和機場方面的分工與合作。資料圖片
陳沛良認為香港要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於港口和機場方面的分工與合作。資料圖片

 

陳沛良認為香港要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於港口和機場方面的分工與合作。資料圖片
陳沛良認為香港要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於港口和機場方面的分工與合作。資料圖片

 

謝偉銓指通過特區政府的前瞻帶動,更有效地協助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發展前景仍然是相當遼闊。資料圖片
謝偉銓指通過特區政府的前瞻帶動,更有效地協助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發展前景仍然是相當遼闊。資料圖片

 

謝偉銓認為發展前景仍然是相當遼闊。資料圖片
謝偉銓認為發展前景仍然是相當遼闊。資料圖片

 

未來將出現以中美及周圍國家為核心的產業鏈

廖長江表示,新冠疫情令中國企業尋找「中國+1」的供應鏈模式,受制中美貿易戰等地緣政治因素、「逆全球化」對世界經濟及貿易影響是日益強烈,一方面美國推出基礎設施投資法案、晶片與科學法案等法律法規,尋求製造業及科技產業回流,以及於國內生產更多基本藥物。

廖長江稱,美國另一方面通過建立盟友與規則體系方式,進行近岸友岸外包及近岸友岸製造,傳統西方國家欲與中國脫勾,未來全球或會形成以中國和周邊國家為核心的東南亞產業鏈、供應鏈集群,和以美國及周圍國家為核心的北美產業鏈、供應鏈集群。

他提到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着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及安全水平,面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區域性重組的挑戰,國家實行科技、科教興國戰略,自主研發力圖解決高尖精科技卡脖子問題,中國企業則尋求「走出去」,在東南亞、甚至非洲、南美等投資設廠。

廖長江又稱,因應時代轉變,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提出,要構建香港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提出已完善的硬件配套及專業服務優勢,發揮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的功用,推動與內地企業走出去及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他認為香港需要匯聚更強的創科力量,支持國家及區域產業化,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陳沛良建議積極吸引內地企業來港設「區域總部」

選委界陳沛良表示,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專業服務基礎堅實,是內地企業走出去和海外企業走進來的理想平台,可為這些企業提供專業服務,協助他們開展業務及供應鏈管理,為企業跨國業務創造更多價值,建議政府要更積極主動吸引內地企業來香港設立管理離岸貿易的「區域總部」,透過一站式服務向他們介紹香港的優勢和機遇,為他們提供度身訂造的配合和協助措施,服務企業所需。

他又提議香港要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未來要加大與東盟、中東、「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開設更多辦事處,協助更多新興市場企業來港開展貿易,亦幫助本地企業到當地發展,拓展貿易網絡。他續稱,香港要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於港口和機場方面的分工與合作,強調香港與內地的競爭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要加強溝通協調,透過差異化佈局促進優勢互補,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和機場群,達致互利共贏。

謝偉銓:若能發揮獨特優勢乘勢轉型 發展前景仍相當遼闊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謝偉銓就表示,於中美貿易戰爆發初期,有部分香港企業及商家,以為這只是一時的政治風浪,很快就會過去,有些企業更嘗試「去中國化」,對外強調自己是香港公司而非中國公司,希望可以避過歐美的制裁,沿用舊有的營商網絡和模式,但事實證明歐美對中國的打壓是長期性,且不斷變本加厲,而香港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不可能完全不受影響。

他認為內地經濟持續發展,最新的「新質生產力」倡議,本身就可以為香港各行各業,帶來龐大的發展機遇,故此香港業界只要能夠與時並進,乘勢轉型,更好地發揮特區「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獨特優勢,更積極開拓包括東盟、中東等「一帶一路」地區,以及善用國家的龐大市場,通過特區政府的前瞻帶動,更有效地協助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發展前景仍然相當遼闊。

記者:郭詠欣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