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萎縮空置普遍 舊辦公樓咂舌低價求售

包括曼哈頓在內全國多地,相繼有大型寫字樓低價售出,折讓幅度多達7成。建築物老化令身價下跌、疫情造成租戶需求萎縮、遙距工作變得普遍,以及新貸款利率飆升等因素,總值2.4萬億元的辦公樓市場正陷入衰退,或造成銀行及抵押債券投資者損失。但對投機者來說,或視之為難得良機。

《紐約時報》報道,今年4月,鮮為人知的黃石房地產投資公司(Yellowstone Real Estate Investments)斥資1.85億元,買下曼哈頓哥倫布圓環(Columbus Circle)附近的百老匯1740號。該幢曾被稱為MONY的著名寫字樓,10年前由投資巨頭黑石集團(Blackstone)以6億元購入,最新轉手價僅約當年3成。

黃石公司早前與另一家公司TPG合作,再購入百老匯兩棟寫字樓,價格比10年前最後一次成交價格同樣便宜了約7成。上星期,亦有兩間房地產公司聯手,以不到5000萬元的價格,買下曼哈頓中城一棟大樓。

商辦市場的衰退始於新冠疫情,遙距工作模式的持續,讓僱主對辦公室空間的需求減少,依靠收租還貸的業主遭受打擊。與此同時,利率上升加劇重擔,部分業主終無力還款,令物業喪失抵押贖回權(Foreclosure)而被降價出售。

此類情況正在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城市上演,不少投資者趁低吸納,且往往以全現金交易,以避開高利率下抵押貸款。房地產開發商、NBA球隊鳳凰城太陽(Phoenix Suns)的前班主薩弗(Robert Sarver),其家族支持的投資公司3Edgewood,去年10月就以全現金交易,斥資5.8億元購入達拉斯近郊一楝包含零售店的寫字樓,成交價遠低於7年前的7.33億元。

商業房地產研究公司CoStar分析總監利特爾(Chad Littell)指出,閒置辦公樓的增速前所未見,全國各地因退租而騰空的建築面積,料今、明兩年將最為嚴重。不論買家或開發商,之後要獲得貸款將越見困難,但問題或仍需一段時間才會顯現。

辦公室市場陷入衰退,或導致數以百計銀行、貸款人及投資者遭受巨額損失。以百老匯1740號為例,黑石當年收購大樓的資金,有3.08億元來自德意志銀行的抵押貸款,貸款後來包裝成商業房地產債券出售。由於大樓轉手價暴跌,令部分債券投資者損手。

數據和研究公司Trepp統計,今年到目前為止,有16棟遭發債的寫市樓因拖欠抵押貸款,因此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為全國投資者造成5億元損失。去年同類大樓有26棟,投資者損失共約2.65億元。

至於接手此類物業的投資者,可能等待市場反彈時轉售,以獲取巨額利潤。購入百老匯1740號的黃石公司負責人赫拉(Isaac Hera)則稱,計劃將部分樓層改建住宅。TPG及其夥伴GFP Real Estate也計劃將1.475億元購入、位於百老匯222號的27層大樓改建公寓。

許多房地產行業人士認為,將寫字樓改建為公寓,是解決城市住屋需求上升,以及應對寫字樓需求下跌的方法之一。但並非所有大樓都易於改建,老化大樓的改建成本或非常高昂。

儘管寫字樓售價正大幅下跌,但富國銀行(Wells Fargo)前行政總裁、現任投資公司Fortress副董事長的斯隆(Timothy Sloan)認為,現時入市或為時尚早。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