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治「美國化」的後果?

(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印度大選莫迪贏了 還是輸了?

根據印度選舉委員會5日凌晨公布的印度人民院(下議院)第18屆選舉最終計票結果,現任總理莫迪所屬的選舉聯盟——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印度人民院多數席位,73歲的莫迪將成為繼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之後首位連任三屆總理的人。盡管莫迪仍然很可能贏得第三個任期,但這場對莫迪本人進行公投的大型選舉對他來說是一次失敗,人民黨議席數大幅下降,單一政黨所獲席位無法維持在半數以上,無法獨立執政,可謂「雖勝猶敗」,這標誌著印度在過去十年、由莫迪強大主導能力的政治格局發生巨大轉變。

印度政局未來如何?

本屆選舉投票從4月19日至6月1日分7階段進行,登記選民數近10億,投票總人數6.42億。作為代議制國家,此次選舉的重頭戲,是人民院543個議席的選舉,獲得過半議員支持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領導人將自動成為總理。計票結果顯示,全國民主聯盟共獲得295個席位,遠低於上屆的352席,其中現任總理莫迪領導的人民黨僅贏得240個議席,這個結果不僅遠低於莫迪和該黨選前豪言奪取的400席目標,也大大低於上屆的303席。印度人民黨已不再具備一黨主導人民院和內閣的能力,更可能受制於聯盟內其他小黨派走向,從而為未來5年、甚至一、二十年代,印度政局將出現許多變數和不確定的政策和行動。

對手的反對派大聯盟「印度國家發展包容性聯盟」的英文縮寫正好是I.N.D.I.A,所以又被稱為「印度聯盟」,由於取得了231個議席,只欠四十多席就可以執政。所以在執政聯盟內的小政黨甚至能夠以「出走」導致變成少數派執政黨的危機,這種可能代表極端主義或民粹主義的少數黨派影響力被大幅放大,結果會令施政能力大幅削弱。從過去美國的「茶黨」和德國的「綠黨」在執政團隊中的微妙影響,反映出聯盟少數派系的槓桿效應。

大選結果是民主的勝利?還是失敗?

2024年2月5日,莫迪曾對三個月後的大選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人民黨要在議會拿下370個席位,全國民主聯盟今年拿到超過400個席位。6月1日公布的票站調查和最初10%計票結果似乎更意外地誤導了最終結果,點票初期顯示全國民主聯盟穩獲353至401席,人民黨得票率更接近八成,令國內外政治評論家迫不及待爭相發表莫迪和印度人民黨橫掃的評論,印度股市更一度創下歷史新高,但最終反轉表明越疏離的區域,對政府同樣疏離。

但是最終結果可能令歐美傳媒「非常滿意」,選前莫迪的巨大優勢,例如自2018 年以來,莫迪領導的人民黨已從富有的捐助者那裡獲得了約 12.5 億英鎊,比所有其他政黨的總和還要多。以及過去持續對反對派的打壓,包括主要反對黨國大黨的銀行賬戶被凍結,所有被執法部門和稅務機關逮捕的印度主要政客都屬於反對派,而不屬於執政黨,令歐美傳媒並不如歐美政府對莫迪言聽計從,甚至認為走向獨裁。英國《衛報》發表社論稱,無論印度大選的結果如何,輸家都是印度民主。

現在人民黨遭遇滑鐵盧,莫迪帶領下也只是慘勝,雖然改革很可能會消失,但這個結果可能更有價值,因為這暴露了莫迪和印度人民黨的弱點,選舉結果部分修復了民主價值觀。

印度在莫迪執政下是好還是壞?股市肯定是好的。

6月3日,印度孟買股市多個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印度盧比兌美元創逾一年最大漲幅。當時的分析認為,莫迪將以壓倒性優勢獲勝,這將確保印度當前政策的連續性,他推動的改革將為印度公司帶來可預測的盈利增長。誰料第二日,Sensex和Nifty兩個指數,在交易中均暴跌超過 8%,成為印度股市4年來最嚴重的跌幅。跌幅最大的是莫迪的主要盟友、印度富豪阿達尼旗下的公司,其所有股票在前一天創下歷史新高的漲幅後,4日在交易中暴跌超過 20%,部分子公司股價甚至下跌了25%。

印度經濟到底啥樣了?能夠持續嗎?

現實而言,「莫迪神話」早已褪色,5大挑戰:失業、通貨膨脹、不平等、農民抗議以及日益增長的政治專斷。其中擔憂「就業不足」者佔比高達40.8%,擔憂「社會不公」者高達31%,擔憂「通漲」者也近兩成。許多分析認為,盡管未來還有許多變數,但一家獨大的局面消失,未來印度或許會逐步回擺至世紀交替時的政治格局,即任何黨派都難以呼風喚雨,各黨派間形成錯綜複雜的相互制約。

對人民黨來說,未來莫迪如何交棒?如果鎮不住場子,印度政界很可能四分五裂。比起經濟、就業、通脹這些,繼任者的問題才是莫迪接下來五年最頭疼的。他堅信神派我來是有目的的。一旦目的實現,我的任務就完成了。這是可能象徵他的任務未完成、又或根本沒有這回事?

印度未來有什麼挑戰?

從發展進程上,印度目前處於中國20~30年前的局面,所有中國經歷過的都要渡過,不會少、只會更多,哪就是說,先要經歷經濟死亡循環,貪污腐化、環境污染、貧富懸殊、社會動盪。印度的習近平什麼時候會出現?會不會出現?然後才會面對歐美的打壓。

對印度人很有信心,很有可能可以統治半個世界;但印度?一點也沒有。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