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新體驗

我以前不吃辣,看見表哥吃魚蛋粉的時候,把一匙又一匙的辣椒油放進碗內,覺得他究竟是在吃魚蛋粉,還是在吃辣椒油?食物原本的味道也被辣椒油蓋過了。

  但近年我陸陸續續地愛上不同辣的味道,第一種喜愛的辣就是Wasabi,吃壽司的時候又怎少得沾上翠綠色的芥末醬,每次食迴轉壽司,第一件事就會拿豉油碟,自製一碟自己喜歡分量的Wasabi豉油,但原來到日本旅行吃壽司,師傅會預先把適當分量的芥末放在飯和刺身中間,客人只要沾上豉油便可進食。曾經試過一次吃廚師發辦的Omasake,師傅把有點像小型白蘿蔔和人參的新鮮芥辣,即席磨出芥末蓉,原來新鮮的芥末一點也不辣,還有滿滿的芥末清香。

  說到芥末,就不得不提黃色的芥醬,無論中西菜式也能達到提鮮的效果,吃中式燒肉乳豬或西餐牛扒羊扒也可以加點黃芥末。我吃過最美味的黃芥末醬,就是那一年到塔斯曼尼亞旅行,在跳蝨市場買的農村鮮製黃芥末醬,回港不到一個星期便把整罐芥末醬吃掉了。

  另一種喜歡的辣是泰國冬蔭功湯,那是一種十分複雜的辣味,內\xf9堨]含辣椒、香葉、乾薑、香茅、青檸等等材料,我試過在街市依足材料購買,但自己煮的冬蔭功湯怎樣也弄不出餐廳的味道。大家有沒有嘗過冬蔭功清湯?就是把冬蔭功湯走辣,原來也有另一番風味。

  近年香港開了很多酸菜魚和烤魚店舖,這是我最新愛上的辣,尤其是青藤椒口味,我還特意在舊式雜貨店找到了一樽家用的花椒辣油,用來配街邊的魚肉燒賣簡直一流!看來我跟著準備要挑戰的辣,就是水煮牛和四川的麻辣火鍋了。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