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出鬼沒 太空垃圾釀巨大風險

地球很老了,大約46億歲,仍舊是人類的唯一家園。作為距離太陽由近至遠排序的第三顆行星,地球是人類目前已知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體。根據宇宙規律,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周期(壽命),地球自然也不例外,一旦地球壽終正寢,人類將去往何處,貌似遙遠,其實是未來人類必須直面的一個根本問題。

到火星上居住是人類的夢想之一。科學家已經在火星發現了水,但火星大氣的含氧量很低,雖然電解火星上的水析出氧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這需要催化劑來「提效降耗」。

低溫、低氣壓、高輻射的火星環境,對人類登陸後就地取材研製催化劑很不利,而從地球上運過去又成本太高,移民火星路漫漫其修遠兮。

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隨著人類太空活動的增多,太空垃圾已經成為人類未來移民火星或其他星球的隱患。據美國航天局統計,人類跟縱的太空碎片大約有3.46萬個,但軌道上可能還有1.3億個碎片由於體積太小而無法準確探測。70%距地球表面約2000公里。這些碎片(俗稱「太空垃圾」)不但構成未來太空移民的障礙,還會威脅地球運轉的安全。

太空垃圾真有這麼大危害?這些在太空中的碎片,比高速公路的最高速度快300倍。碎片在太空中以大約每秒10公里的速度移動,由於碰撞中的兩個物體都移動得很快,所以相對速度會更高。即使是像油漆斑點一樣小的垃圾也是致命的。

一個長寬10厘米大小的物體,可以將一顆普通衛星撞成碎片;一個直徑約1厘米的物體——如櫻桃——可以擊穿覆蓋在國際空間站上的防護罩。

太空垃圾的形態可能會超乎你的想像。太空垃圾的正式名稱是軌道碎片。它可能是廢棄衛星的碎片、運載衛星進入太空的火箭、導彈碎片以及太空員意外遺留的東西。比如:1965年太空員懷特放錯地方的備用手套;2005年太空員塞勒斯丟失的一把刀;2007年太空行走時,太空員蘇尼塔飄走的相機等等。

據國際諮詢公司麥肯錫報道稱,可持續的空間活動應包括四個組成:認識環境、協調各方活動、儘量減少空間垃圾的增長和清除碎片。

歐洲航天局已經著手進行碎片清除了。他們把第一份太空垃圾清理訂單給了ClearSpace,清理2013年運載火箭「織女星」發射衛星時留在太空的衛星支架。按美國科學家唐納德K凱斯勒1978年提出的凱斯勒效應估計:總有一天,當地球軌道上的物體足夠多時,災難性的連鎖碰撞必將無法避免。但足夠多是多少?發射衛星的科學家也不知道。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早在50年前就制定了太空活動的建議,但這依然未能阻止「垃圾傾倒」。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