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縱容「縮水商品」渾水摸魚

在直播中,一些商家反覆強調優惠力度大,如買一送一、100元10件等,卻往往不提及規格等商品關鍵信息。不少消費者購買後發現,數對得上量卻對不上,實際收到的商品出現縮水情況。

商品縮水在網絡銷售平台是一種常見現象。「縮水商品」以堅果、熟食、水果等食品為重災區。一位消費者反映,他網購了5袋夏威夷果,在網店宣傳圖上,每袋夏威夷果都是大袋裝,從外觀上看每袋差不多有兩三斤重。而下單收到貨後打開一看,都是小袋裝,每袋重僅100克。除了食品之外,日用品也是「縮水商品」的主角。以一款抽紙為例,一般的抽紙都是12.5厘米×17.5厘米,而「縮水商品」只有12厘米×8厘米。

不難看出,「縮水商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手腳:淨含量上減少、大包裝換成小包裝、大尺寸變成小尺寸。對於商家而言,他們似乎感到自己是聰明的。可是,有多少消費者會是永遠的傻子?吃虧上當這樣的事情,久而久之,網絡商家就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現代社會,作為商家必須將商業道德放在第一位,誠信經營、童叟無欺,才是做生意的立足之本。

其實,面對「縮水商品」真正需要反思的還是「縮水的監管」,沒有「縮水的監管」就沒有「縮水商品」。對於平台而言,需要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需要愛護平台的羽毛,需要愛惜平台的名聲。平台需要嚴厲打擊「縮水商品」。而市場管理部門則需要明白,「縮水商品」是在誤導消費者,需要主動查處,以維護市場秩序。

▍郭元鵬 中國 ▍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