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結束誰勝利了?布林肯對國際新時代新秩序的陳述(上)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為期兩日的G20峰會,在9月10日由印度總理莫迪宣佈正式結束。印度這一次在新德里舉辦的G20峰會算是成功的。成功在於,沒有令烏克蘭問題成為唯一焦點。大會通過的聯合聲明,並未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只是沒有針對性地呼籲成員國避免使用武力。整個會議對俄烏問題的拿捏,跟上一屆完全不同。甚至令馬克龍在新聞發佈會上說了些不順氣的說話,他表示「G20峰會的宣言並不是俄羅斯外交上的勝利,俄羅斯在峰會上受到孤立。」對馬克龍的話,反轉來聽便可以。即是,這一次G20峰會,是俄羅斯外交上的一次勝利,因為沒有被完全孤立,也沒有被單向譴責。

我上星期多談非洲,看過前文的讀者便知道,對非洲而言,繼中國被法國視為競爭對手之後,現在俄羅斯由僱傭兵造出來的力量,已成為法國在非洲利益上的另一個競爭對手。明白這個大背景,就會明白為何習近平主席在今年四月份隆重款待馬克龍、並安排了一場非正式會面之後,馬克龍無疑在離開中國的即時那幾天,發表過一些想歐洲自主獨立的豪言壯語,但是一頭半個月之後,馬克龍又再於言論上、乃至實際行動上也走回緊隨美國的路線,甚至說過一些故意挑撥中俄矛盾的說話。四月份打的補針,看來很快便無效。究其原因,是在烏克蘭問題上順從美國的意思,既令馬克龍在歐盟、甚至歐洲內部取得政治正確,更重要是借烏克蘭這場代理人戰爭,可以打擊法國在非洲的對手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從而希望可以削弱僱傭兵瓦格納在非洲擴展的趨勢。

所以對國際時事的分析,例如,法、俄兩國的關係,惟有加上非洲這一筆,才會看得明白馬克龍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態度。

回頭說G20。作為會議主辦方,印度此次是成功的。成功在於將焦點落回G20、南方國家最關心的經濟和發展問題。最初評估,G20最終都會有譴責俄羅斯的內容,誰知沒有。主辦國印度做到了由他來拿捏總方向。而這個成績,如果跟去年G20峰會相比會更加明顯。去年在印尼峇里島舉辦的G20峰會,就是意見分歧至沒達成聯合公報,最後勉強達成了所謂聯合聲明,內容是由大國主導的、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而且反對以核武作為要脅。總之整個會議的內容,被俄烏問題搶了焦點。而事前也以為此次印度G20同樣不可能達成任何共同聯合公佈,結果是:有。而且內容剛才已提及,沒有單方面譴責俄羅斯的內容。沒有美國、法國這些國家想要的東西。

就是因為上述的結果,引來一些說法(例如,某些用普通話製作的、唱好唱紅的視頻);表示布林肯因此氣急敗壞,回到美國後立即讓ABC訪問他,傳遞想結束俄烏之戰的口風。我因此找了ABC訪問的原文來看,讀畢全文就會知道,那個是布林肯跟傳媒的慣常會面,讓記者問問題。該訪問由摩洛哥大地震入手談起,之後再談烏克蘭戰爭。而訪問接近尾聲時,布林肯並不是很有挫敗感地說想結束戰爭,他的英文原文想結束的是「an end to this Russian aggression」,是想結束、中止俄羅斯的侵略。布林肯的說話可以扭曲成這樣來做時評,也頗令人大開眼界。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