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俄:經濟合作為什麼比軍事聯盟更為有效?

美國對中俄的制裁,成為兩國放下心理矛盾、衷誠合作的大好機會。俄烏衝突的本質,是西方內部的大分裂,是美國借烏克蘭削弱俄羅斯、淘空並綑綁歐洲,中國在面對被北約綑綁而成的軍事聯盟,就算不選擇以軍事反擊,也必須抓住更多和其他國家地區合作的機會,而強化和俄羅斯達致最少未來5年到10年能開誠佈公的合作關係,這麼好的機會豈能不重視。

自俄烏衝突開始以來,中國內部對中俄關俄的選擇非常不一,有些人強調俄國涉及軍事侵略,所以中國不但要明哲保身,甚至主張藉此緩和中美關係,但觀乎中美對峙的局勢,未來雙方只有對抗的可能,那任何削弱對手的選擇,在不損害中國利益底下,都對中國最有利。此次習主席出訪和發表的聲明在告訴西方,中國不會停止與俄羅斯的交往,反而會加強,並且表現出強烈重視世界和平穩定的期望和態度,並且包括具體的和平斡旋工作。

習近平在出訪的同時,在俄新社發表了題為《踔厲前行,開啟中俄友好合作、共同發展新篇章》的文章,而普京也在人民日報發文《俄羅斯和中國–面向未來的伙伴關係》。同步發文,充分說明雙方不僅僅是高度重視雙方的合作關係,更顯示相當程度的默契和緊密的溝通。所以中國外交部以「世界越是動盪不安,中俄關係越應穩步向前」,強調2013年以來習普會晤40次,而這次訪俄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國在外交事務上的圓熟表現,雖然令美媒質疑中俄合作的高度,但或許更令美國的軍金集團更為警剔,中方的態度並不是一面倒的,在習近平主席出訪俄羅斯前,3月16日,外交部長秦剛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通了電話,應該就訪俄作出了通報。儘管這種行動不能改變美國對俄烏衝突的態度,因此烏克蘭也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但中國整個鋪排,完全符合一貫「勸和促談」的原則,無論歐美政府和輿論,都無法挑出問題。

因此美媒的報導也顯得更古怪,例如在面對兩國就加強經貿合作、似乎表現得一點也不關心,一方面強調中國多年來在中俄邊境城市展開投資,希望為這兩個全球大國走向共同繁榮、成為密切的合作夥伴打開大門,但這方面的努力從未得到正面回應,反而因為兩國還存在經濟、政治、文化和歷史分歧,這些均不利於兩國關係。

同時,更強調「普京未能從中國獲得更多武器、彈藥和無人機,而願望落空」,因為美國聲稱北京正在考慮向俄提供軍事援助,但到目前為止,沒有跡象表明中國準備採取這行動,來說明中俄之間的分歧。尤其在事前唱淡俄羅斯對中國此前發布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結果普京照單全收後,美媒又完全集中在普京的後半句說話:「普京認為北約和烏克蘭沒有準備好重上談判桌」。

然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中俄的經濟合作能發揮的力量,可能比為交戰雙方提供彈藥更有價值,對俄羅斯而言, 既然已經是視為長時間的軍事對抗,哪關鍵的就是如何積累力量?而積累力量的重點,並非彈藥,而是如何繼續保持經濟發展、保障國內的社會民生環境?

當中國和俄羅斯在談判桌上討論未來10年如何共同發展經濟、加強緊密合作,變相令俄變成中國在資源上的大後方,而中國卻成為了俄羅斯在重建經濟動力的大後方。

舉例說,中國去年從俄羅斯進口了價值約3.8億美元的大豆,用於生產食用油和動物飼料,但同時期、中國去年從美國入口了超過190億美元的大豆。與中國接壤的俄羅斯地區土壤肥沃,適宜種植大豆和其他主要糧食作物。過去俄羅斯對中國的忌憚、和當地的保護主義,未向中國出售更多大豆,2021年俄羅斯更對大豆出口徵收20%的關稅,甚至考慮提高至50%,莫斯科稱這是為了迫使投資者在俄羅斯建加工廠。

俄羅斯一直希望中國資本能大舉進入俄羅斯,到俄羅斯開店、設廠等等,彌補西方資本撤離造成的空缺。可是俄羅斯的營商環境素來較差,對外資的敲詐勒索更是常有。目前問題是資本家都受國際環境影響,擔心俄的營商環境會急劇改變,所以儘管西方資本大量從俄羅斯撤退,市場出現空缺,中國企業卻仍不敢大舉進入。

過去大部分中俄貿易以美元或歐元結算,這一安排因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而受到嚴重影響。俄羅斯自身的資金不足,大家不信任盧布,它的信用記錄實在不怎麼樣,能挺過美國制裁打壓已不容易。俄羅斯要維持經濟發展,甚至延伸至和其他金磚國家和東盟地區合作,就勢必要重建金融秩序,因此接受用人民幣交易,對中俄以及其他中立國家,同樣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本次俄政府接待的陣容除了普京和梅德韋傑夫,還有6位副總理、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央行行長、財政部長、經濟部長、航天局長、交通部長,重要人物全部參與了討論,也代表著俄對此寄以厚望。

正當俄羅斯在中國支持下高喊爭取和平的時候,同一時間,歐美對於烏克蘭的承諾卻是20億歐元的彈藥和坦克,而每一歐元都代表 人命傷亡,和未來要重建烏蘭的時候所耗費的大量資源。這種寄託在自由民主、卻是血腥殘酷的逆轉,又怎能不令人嘆息!

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