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許可紐約報道
華裔法官陳佩儀(Margaret Chan)今秋將競選紐約州最高法院大法官,曾任紐約市民事法院法官及最高法院代理大法官的她具有豐富的經驗。她表示,疫情以來針對亞裔的仇恨事件和犯罪日趨嚴重,司法系統各層級均應提高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代表的比例,讓這一群體為主流社會進一步認可。
陳佩儀生於香港,7歲隨家人移居到加拿大蒙特利爾,14歲搬至紐約布碌崙。1993年她從長島亨廷頓Touro法學院畢業後,現在布碌崙的州第二上訴庭工作,後進行私人執業,2006年首次當選紐約市民事法院,自2011年起擔任最高法院代理大法官。
陳佩儀表示,自己走上法律之路一直不忘服務華裔社區,她私人執業時曾與紐約第一批華人移民律師中的知名人物金本傑明(Benjamin Gim)合作,後者是第一個在美國最高法院做辯護的華人律師。在擔任法官期間,她也利用自己的雙語優勢幫助華裔出庭人士提供更好地了解法庭程序,「當他們看到我時,臉上常會露出笑容,因為他們看到有同族裔的面孔而感到安心。」
她表示,自己競選的是最高法院商業法庭的法官職位,正式當選將令她在滿退休年齡後能夠繼續服務6年,也可獲得進一步申請上訴院法官職位的資格。
她表示,在反亞裔仇恨事件頻發的當下,司法系統更層級出現更多的亞裔面孔比以往顯得更加重要,「我們不能在等到出現反亞裔仇恨浪潮的時候出來發聲,應當鼓勵亞裔更積極地參與競選各職位,提高我們的代表性。」